《红灯》原文|赏析

在河北,在平汉线的两侧,敌人为了避免我们的游击队的袭击和破坏,于是把沿铁路及公路的村庄,统统组织起“爱护村”来,使他们日夜不休的为敌人看守着这依为命脉的交通线,而防止着为祖国战斗的健儿们。

这一带的游击队,的确是相当活跃的。他们三个五个、一群两群的带着他们粗劣的武器,带着他们坚决的意志,神出鬼没的战斗在敌人的周围,巧妙而迅速的袭击着敌人,破坏着敌人的电线与铁道,伏击敌人的汽车,截获敌人的粮秣军火。这种突然袭击,突然隐蔽,化整为零,化零为整的神奇战术最使敌人感到头疼,而没有办法。

这一带在敌人横暴统治下的“爱护村”的民众们,他们表面是那样温顺的侍奉着敌人,然而蕴蓄在他们内心的深仇与反抗,却在迅速的生长着与秘密的行动着。他们是中国人,他们不愿意无耻的活在敌人的铁蹄下,做敌人的奴隶,为万代的牛马!于是在游击队的积极领导下,秘密的斗争展开了。在夜晚,在敌人每一个疏忽的空隙里,温顺得像羔羊一样的民众们,会突然变成雄狮一样的勇敢善战的游击队员,把敌人迅速地消灭在他们粗劣的武器下。然而,第二天,又什么全像平常一样的安静了,他们又变成了温顺的老百姓。

因此,敌人的电线与铁路,经常不断地被破坏,军火粮草经常不断地被截击,而且一部分一部分的人马也经常在莫明其妙中无影无踪了!造成了敌人的心腹大患,一个致命的创伤。

但是敌人也决不是愿意吃亏的家伙。在多少次的吃亏上当后,他们得到了经验,创造了应付的办法:他们在铁路的两旁,“爱护村”的附近,设下了不少的红绿灯,这红绿灯连续不断的连贯着所有的大小车站——每一个敌兵的驻扎地。在平常,这些红绿灯是由每一个“爱护村”来管理的。没有事情的时候,经常的把绿灯对着敌人,假使一旦发现了我们游击队的袭击,“爱护村”的群众,就须把这明朗的红灯转向敌人。如此敌人就可以在发见红灯的半点钟内,赶到遇事的地点。

可是,这种煞费苦心的聪明办法,不到几天便得到了相反的结果,而演成了“红灯”的趣剧。

因为这一带的老百姓和我们游击队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不但尽一切力量秘密帮助游击队作战,而且经常地他们实际上参加到战斗里来!在平日,他们可以把游击队员和武器秘密的掩藏在自己的家里,掩蔽着日夜巡逻的清乡队的搜查。所以看起来全都是温顺的良民,可是一遇到战斗,即全部变成全副武装的战士了。这些战士,在敌人看起来好像是天兵天将的降临,是没有办法抵御,没有办法消灭的。

常常是这样的,在“爱护村”的附近,我们的游击队配合着“爱护村”的民众,带着粗劣的武器,带着铁铲和镰刀,熟练地破坏着敌人的电线与铁道,并且有时候围歼一部分兵力单薄的敌人。然后游击队迅速地疏散开,掩蔽在穷山深谷里,准备着第二次的袭击。

这些“爱护村”的同胞们,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以后,估计着游击队的弟兄们去远了,于是把这明朗的红灯转向敌人,告诉敌人,游击队来了!可是当敌人发现这红灯而气喘吁吁地赶来时,这里,除了一些破坏了的电线与铁轨之外,一切全在安静中,连一个游击队员的影子都没有。这时,我们“爱护村”的同胞们,便会假意的诉说着游击队人数如何众多,行动如何可恨,使敌人无可奈何的,不得不怀着一肚子气愤而从原路赶回去。但是,就在赶回去的原路上,有时反受我们游击队的一个突然伏击,而整个被消灭。这好像一个神话,好像一幕趣剧,但是在敌区里,只要有红灯的地方,这剧却普遍的奏演着!

如今,平汉线上的红灯,仍然在明朗的连贯着,可是当敌人发现这血红而恐怖的灯光时,却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气喘喘地跑来了,他们又换了一套办法——即远远地向着这儿打过几个炮弹来!

(1939年延安《军政杂志》创刊号)

赏析小品经常运用谈话体写作,所谈内容可以相当广泛。文人们谈喝茶、吸烟、文化掌故,战士们的谈话就少不了斗争的内容。穆青是抗战时崛起的优秀新闻战士。他长期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在战火中摸爬滚打,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通讯,也写过小说、话剧、散文。由于他有较深的文学造诣,加上他的战士本色,他的散文小品便获得了很强的生命力。《红灯》堪称表现人民抗日斗争生活的小品佳作。

同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宏大的画面相比,《红灯》叙述的事情不算很大,但作品选材极精,挖掘极深,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以小见大”。在平汉线,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扫荡”,抗日军民机动灵活地同敌人战斗,谱写了一曲曲胜利凯歌。这样的故事太多了,作者仅选取日本军国主义者强令百姓用挂红灯、绿灯的形式为他们报信这一件事来写。游击队来了,让人们打出红灯,敌人便可在半小时内赶来。这种设想真够得上“机关算尽”,诡计多端了。但是,深受侵略者祸害的人民群众,怎么能听任敌人指挥?他们将计就计,针锋相对,打出绿灯掩护游击队员的活动;打出红灯,欺骗敌人,使其上当,被动挨打。这是一曲军民团结,同心协力对付侵略者的凯歌,显示了抗战的总趋势。这样看,红绿灯的故事也不算小事了。

这篇小品运用对比手法十分突出。作者热情地歌颂人民抗日斗争,同时又用辛辣的讽刺鞭挞敌人。在作者笔下,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狡猾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是他们的滑稽、愚蠢和色厉内荏也实在可笑。中国人民天性爱好和平,胸怀善良,但在抗敌斗争中并不缺少勇猛、机智。这二者的对比如此鲜明。作品揭示出一个普通的真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抗日战争是一场民心的较量,人民群众反抗侵略的心是任何强大的武器也征服不了的,任何花招也哄骗不过的,抗战必胜。

红灯,作为全文的题目,是一个很好的象征。敌人让我们用红灯向他们报信,我们却用红灯哄骗敌人,这说明红灯永远属于人民。我们不仅要向一切侵略者亮起红灯,不准敌人来践踏我们可爱的国家,还要在红灯的指引下,争取反侵略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篇小品可算是一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也是一篇短小生动的记实特写。它的新闻宣传效果是不可小看的。它能鼓舞人民的抗日热情,揭露侵略者的凶残、狡猾、虚弱,也向亿万抗日军民报告了一种斗争策略和斗争经验。那就是:侵略者外强中干,并不可怕,他们扫荡越严酷,越漏洞百出,捉襟见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敌人的“控制”、“扫荡”,搞反“控制”、反“扫荡”。作者这篇作品发表在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创办的《军政杂志》创刊号上。毛泽东在为该刊写的发刊词中阐明了创办的意义是:“为了提高八路军的抗战力量,同时也为了供给抗战友军与抗战人民,关于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红灯》文章不长,充分体现了这一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