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原文|赏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九二二、三、二八

(1922年《时事新报》副刊《文学》第34期)

赏析文学史家和作者自己都认为《匆匆》是一首诗。的确,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也是一篇难得的小品。作者在给俞平伯的一封信中说,由于惋惜时间过去之快,“引起时日不可留之感”,因而作《匆匆》。那么这篇文章的主旨自然就在“惋惜”二字。

惋惜时间的“匆匆”溜走,本是十分抽象的事情,“惋惜”是抽象的感情,时间又是可意会而难以名状的抽象事物。如何艺术地表现这“匆匆”,却是很困难的。朱自清通过巧妙的构思,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解决了难题。作者通过可见可感的光线的转移、洗手、吃饭、默想、睡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的活动,将时间的瞬息不停的运动,具体地动态地表现了出来。作者表达惋惜之情,不仅用了许多设问句以显示感情,而且以具体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加以表现,如“头涔涔而泪潸潸”、“赤裸裸来到”,以及“轻烟”、“薄雾”等等。将感情表现得形象而生动。这样,惋惜时间的匆匆就不再是抽象的了,《匆匆》就成了一篇颇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诗”。

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但人们对时间的感觉却是那样的不同。有的人觉得“度日如年”,有的人“不知老之将至”,而朱自清则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主观愿望之不同而产生的感觉的差异。对这种种感受的是非曲直,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清的,这里不说也罢。就朱自清的感受而言,却是由于想做的事情太多、对已做的事情又觉得太少而产生的。若是认为自己的贡献已经很大,大得别人无法比拟,或是认为自己应做的事情已经不多,那就决不会有时间“匆匆”之感了。鲁迅的晚年也曾经大呼“赶紧做”,那也是有感于时间“匆匆”不等人吧。这种感觉是积极的,它是人们抓紧时间做事的动力。

有感于时间“匆匆”的人,是决不会浪费时间的。不是吗?

那么,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