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这诗是《文选》收录的苏武诗四首之四。据近人研究,这四首诗皆系汉末无名氏的依托之作,“烛烛晨明月”这首,是身在中州者为友人南归写的送别诗。
开篇即写将别时的光景。节令是秋季,时间是清晨,明明的月亮还未坠落,秋兰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这是一个美好的时辰,“烛烛”、“馥馥”,形容词的叠用,也传出了诗人特别的感触。这里又特别突出了秋兰,“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似乎在这个“良夜”,秋兰香气显得格外浓郁,随风传来像是撩逗诗人。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这里“征夫”、“游子”都是指行人,这点出了以上所写是送别光景。这些描写甚有兴寄,《文选》注曰:“秋月既明,秋兰又馥,游子感时,弥增恋本也。”这是从“游子恋故乡”的角度来体味,是有道理的。但还可从送者、行者与送者的关系方面来体会:秋月这样明净,秋兰这样的可意、动人,自然就酝酿了一种依依惜别的意绪,就像“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那样,让人动情,让人留连低徊。这里的秋兰似还含有象征友情的意味,古语曰:“同心之言,其臭(xiù)如兰。”“兰友”、“兰交”即为知心朋友,这里的“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是很容易叫人想到友情的温馨。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这四句是设想友人于寒冬时到达江汉间情景。这见出途中的辛苦和孤单。节令和时景是那般恶劣,“江汉流”、“浮云翔”于单调中又显出离合无端、迁徙不居的刺激。“俯观”、“仰视”的动作,也显出心情的不安。这里设想行程那么具体,见出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体贴,行人的一切已在他的计虑之中了。这里又偏向“不堪”方面设想,以与眼前美好情景对照,又见出多少的温情、多少的留恋、多少的挂虑啊。后来不少送别诗皆有如此写法,前引王维诗后二句即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其表情效果是相似的。
后八句是送别目前的话语。前四句说,你此行远归,我们就地北天南了,又有山川阻隔,显得距离更远了。这四句,句句都强调一个“远”字,又暗用了《穆天子传》王母赠别歌中“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句,惜别之情显得就更浓盛了。“中州”,今河南省,此当指汉末政治中心洛阳、许昌一带,此居中州当是居朝之意,友人可能是游宦无成而归,故后面四句于惜别中寓安慰、劝勉之意。“嘉会”是指往昔以至目前的欢会,他说,这样的欢会很难再遇了,让我们临别时尽情欢乐吧(“未央”,未尽,“欢乐”云云不外别宴上的酣饮欢歌),希望别后还不断地增进您的德业,珍惜光阴,珍重自己。最后两句可谓临别赠言,除珍摄之勉外,还含有功名有望、后会有期之意,《文选》载李陵诗其三末两句是:“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与这两句可以互相发明。
这首诗叙别情显得很是深挚。临歧之际先是渲染环境气氛,显出丰富的意绪;插入对行程的想象,翻进一层,见出深度;结末依依惜别,但不作悲酸语,最是难得。昔人云,苏李赠言“温而戚”,“味之长而言之美也”(陆时雍《诗镜总论》),斯为得之。
还要指出一点,这首诗一些句子在“李陵诗”中曾以相似的形态出现过,除前面引述的两句外,还有:“征夫怀远路”,李诗其二作“行人怀往路”;“仰视浮云翔”,李诗其一作“仰视浮云驰”;“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李诗其一作“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嘉会难再遇”,李诗其二首句全同。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两组诗之间似有因依转拟的关系。那么,谁先谁后呢?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说他“颇疑拟李陵的几首,是早已流行。……拟苏武的那几首,或者是较晚的时代续拟,……最迟的也不过魏晋间作品罢了。”梁氏的推测不无道理。除上面指出的因依迹象外,通观两组诗,李诗三首都较短,结构较简单,情思也较单纯,而苏诗四首篇幅都较长,结构、艺术手法也显得多变些,“踵事增华”是符合诗歌创作尤其是杂拟诗的创作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