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腿》
【本书体例】
宋梧刚著。1万2千字。收入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1月版《江南第一腿》。
1928年秋,杭州西子湖畔楼外楼酒店,走进两个气宇轩昂的青年,点菜要酒。二人边喝边谈,谈起马上就要进行的这次武术“国考”和被请来的裁判,瘦青年范太生对列在自己师傅杜心武之前的“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大为不以为然,觉得刘是因为当了某委员长的侍卫队长才被人高看一眼的,其实他一定赶不上自己的师傅。范氏对刘百川的轻蔑,引起邻座人的不满,他愤然离去。而与范同来的稍胖的青年黎丽久则觉得刘百川有些来历,决不是江湖骗子、浪得虚名。
原来刘百川乃贫家之子,早年父母双亡,从小在外流浪。这日,他来到一座无名高山下的一座冷无人烟的破庙,进去避风,却见到一只特大的要饭口袋和一根竹棍,两只泥碗。他知这个七袋乞丐非同小可,急出寻觅,但见远山岩峰之上飘荡着轻如纸鸟的一位老丐。老丐见他偷看,作势击他,他不思逃避,却待反击,很得老丐欣赏。他百般求老丐收其为徒,只得暂允,但要考验。老丐命他将一碗水在两碗里倒来倒去,每日天黑开始,天明即止,不可稍停,百日功满即可。不料在只差一天时,稍不留神,被怪啸所引。待老丐前来查看,知其不能守恒和专一,不可学天盘轻功。但在他的苦苦哀求之下,改授地盘。他先学少林“下八锺”,每日踢石碾踢指桩,辅以老酒药末,一年之后,果成神功。待老丐欲授其中盘功夫,不巧误伤及他,调养一月,方始复原。老丐以为其天缘只能练地盘,故只授其腿功,并赐其名为刘百川,取其“适才自述”之意。
五年之后,刘氏艺成,下山遇一武举,言《儒林外史》中甘凤池在马二父家踢马的故事,乃小说家言,不是征信。百川不愤,见两牛相抵,飞石分牛,顿时镇住武举,呼之为“江南第一腿”。
黎丽久刚把刘氏的故事说完,早见几个人一拥而上,围住二人便打。范太生以自然门功法大败群顽,以自己师傅的神腿贬斥“江南第一腿”,被刘氏之徒抓住把柄,竟将刘百川本人请来,轻取范氏。也怪范太生言语轻薄,方至受此一挫。范以师傅为要挟,刘百川答曰“我会较量的”。杜心武来后,见范太生腿骨已断,也生较量之心。
杜心武现在北京农矿部某农林科研单位供职,此次被邀南来,下榻西子大厦。早年因大败“北方大侠”等而获“神腿”、“自然大侠”、“南北大侠”美誉。
果然,刘百川前来赴约,撵走卫兵,二人见面分说几句,即行动手,斗约二、三百合,刘大砸宾馆家具,杜氏乃用计巧胜于他,至使其心服口服,设宴言和,刘氏大醉。
是夜,二人义结金兰,同床叙话。刘问杜为何做文职小吏、不愿出人头地。杜氏颇生感慨,大谈武德与侠风,言其志在翔自在天,获自由体,话中颇带规劝盟弟之意。
却见刘百川已酣然入睡。是真睡,还是不愿听?
这个故事乃由几个后生小子言语轻薄、口没遮拦,进而争强好胜引起。作者意在写“江南第一腿”,然而,却不单刀直入,相反,却先写了另一武师之徒对其不忿,妄加贬斥,遂引起“第一腿”之徒的不满,双方角抵斗力,后者败北,及至“第一腿”刘百川出,扬言与前者之师杜心武比武而告一段落。中间插以别人对刘百川氏的介绍,使其近乎传奇的身世在读者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神秘莫测的印象。这种对“江南第一腿”的铺陈叙述,从侧面勾靳刘氏的神韵,塑造他的形象,可谓别出心裁,增强了小说的趣味和可读性。
然而,更有趣的,是已经埋下伏笔的龙虎之争。刘百川是何等样人虽有生动形象的介绍,但究竟如何,我们并未得见他的风采,与对方小徒的交手,仅是浅尝辄止,并未见得如何高妙。而以“江南第一腿”之威,竟与一个黄口少年斤斤计较,动辄老拳相加,未免太失风度。至于杜心武,那更是如在雾中,恍忽莫辨,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二人的最后决战无疑是众所瞩目,人所蒙怀系心,翘首以盼。其实,这也才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真正用意。二人最后较量的叙述虽一笔代过,简而又略,但是其对刘百川形象的丰满,对杜心武形象的塑立,都是不可忽视的。按时赴约、撵走卫兵,昭示出了刘百川的豪爽与义气;久战不下,因而乱砸宾馆家具,反映出了他急燥、粗野又蛮不讲理的性格;败而诚服、慨结金兰,因而一醉方休,又交待了他的直率、坦诚;尤其是最后,杜心武剖白心迹,竟欲规劝,他则蒙头大睡,不知是真的酩酊不醒,还是不愿多听,曲为闪避,暗示出刘氏的不听劝谏、一意孤行。这些,在短短的一断约言概写之中,能够跃然纸上,颇见作者遣兴施为、精于状物的功力。这对将“江南第一腿”刘百川这一粗豪汉子刚愎自用、不明事理的一面凸现出来,起到明显的作用。
小说中杜心武的形象也有其独特的光彩。虽然作者对他着墨不多,而且大都是作为陪衬人物,从旁虚写,但是,由于杜氏身上那种传统侠士的不慕虚名、又深明大义的性格涵养本身所具有的深刻魅力,故,杜心武的一言一行均能给人以感染。其翔自在天,获自由体,做自由人的思想追求,实际上就是小说作者为现代武林人物所设计的理想的归宿与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