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草堂笔记《微行摘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池上草堂笔记《微行摘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长牧庵阁老麟巡抚浙江时,[1]访得某邑令颇著墨声。[2]一夕微行,遇令于道。公直冲其前导,问将安往。令降舆答以巡夜。公曰:“时方二鼓,毋乃太早?且巡夜所以察奸也,今汝盛陈仪卫,[3]奸民方避之不暇,何以察为?无已,其从予行。”乃悉屏其从者。携令手偕行数里,至一酒家,谓令曰:“得毋劳乎?且与子饮酒。”遂入据坐,问:“酒家,迩来得利何如?”对曰:“利甚微。重以官司科派,动多亏本。”公曰: “汝细民也,何科派之有?”对曰:“父母官爱财如命,不论茶坊酒肆,凡买卖者每月悉征常例钱;蠹役因假虎威,[4]加倍勒索,是以小民殊不聊生。”因缕述某令害民者十余事,不知即座上客也。公曰:“据汝言,上司独无觉察乎?”对曰:“新巡抚号称爱民,然一时不能尽悉,小民亦何敢控诉?”公笑饮数杯,输值讫,出谓令曰:“小人多已甚之言,我不敢轻听,汝亦勿怒也。”复行数里,曰:“我今夕正可巡夜,盍分路而往?”令即去,公复回至酒家叩门求宿。酒家对以非寓客处,公曰:“汝今宵当被横祸,我此来非为寄宿,盖护汝也。”酒家异其言,遂留之。

至夜半,闻剥啄声甚急,则里胥县差持朱签拘卖酒者。[5]公出应曰:“我主人也,有犯我自当之,与某无涉。”里胥不认公,嗔曰:“本官指名索某,汝何为者?”公强欲与俱,遂连拽以行。酒家丧魄,不知所指。公慰之曰:“有我在,无恐,会即释汝也。”至则令升座,首唤酒家。公以毡帽蒙首,与酒家并绾锁登堂。[6]令一见大骇,亟免冠叩颡。[7]公升其座,笑曰:“吾固知汝之必逮酒家耳!”遂怀其印以去,曰:“省却一员摘印官也。”

【注释】 [1]长牧庵:长麟,清正蓝旗人,姓觉罗氏。乾隆进士,累擢江苏巡抚。为官清正,禁止奢侈。常私行市井间,访察民隐。得罪了和珅,遭谪戍。嘉庆初召回,官至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敏。阁老:明清时称大学士及翰林学士入阁办事者为“阁老”。 [2]墨声:贪污的名声。《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3]仪卫:仪仗和卫队。 [4]蠹役:坑害百姓的差役。蠹,蛀蚀。 [5]里胥:乡吏。 [6]绾(wan):系,钩联。 [7]颡(sang):前额。

【译文】 长麟阁老在浙江任巡抚时,访知某县令是个贪官,一天傍晚,长麟穿着便服外出察访。路上遇见了那个县令,长麟拦住他的仪仗,问他要到哪里去。县令下轿说是出来巡夜。长麟说:“现在才二更,巡夜不是太早点儿吗?而且巡夜是为了察拿坏人,而今你带着这么多的随从,坏人躲避都顾不及,你又察什么呢?这样吧,你跟我去走走。”于是把随从全都打发走了。长麟拉着县令一起走了几里路,来到一家酒店,他对县令说:“走累了吧?我和你一起喝点酒。”就进了酒店坐下。长麟问:“酒家,近来获利多少?”店主说:“利很少,再加上官府杂税太多,常常亏本。”长麟说:“你是个小老百姓,要交什么捐税?”店主说:“父母官爱财如命,不论是茶坊酒馆,凡是作买卖的,每月都要征收例钱。差役又狐假虎威,加倍勒索,因此小民不得聊生。”接着述说了县令十几件坑害老百姓的事,不知道县令就是他的座上客。长麟说:“按你说的这些事,县令上面的官就没有察觉吗?”店主说:“新来的巡抚号称爱民,但一时不能了解那么多,小民又怎么敢去控诉。”长麟笑着喝了几杯酒,付了酒钱,出了酒店后对县令说:“小人常说过头话,我不敢轻信,你也不要生气。”又走了几里,长麟说:“我今晚正可巡夜,咱们何不分路而行?”县令就走了。长麟又回到酒家敲门求宿。酒家说自己店里不留客住宿,长麟说:“你今晚要遭横祸,我来不是为了寄宿,是来保护你的。”酒家很奇怪他的话,就留下了他。

到了半夜,听到很急的敲门声,则是乡吏和县差手持红签来拘拿酒店主。长麟出来说:“我是主人,有罪由我自己担当,与他没关系。”乡吏不认识长麟,瞪着眼说:“县令指名抓他,你是干什么的?”长麟一定要和店主同去,于是就被连拉带扯地一起抓走了。酒家吓得失魂落魄,不知是为了什么。长麟安慰他说:“有我在,别害怕,见了面就会放你的。”到了县衙,县令升堂,先传唤酒家。长麟用毡帽遮着头,和酒家锁在一起上了堂。县令一见大吃一惊,连忙摘下帽子叩头。长麟登上他的座,笑道:“我知道你一定会去抓酒家的!”说着把他的官印揣在怀里就走了,同时说道:“省了一名摘印官了。”

【总案】 希望有廉洁贤明的父母官当政,乃是普通百姓不泯的愿望。也许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这种愿望太迫切,而现实中“好官”又太少的缘故,一位好官的作为就特别具有了记载、弘扬的价值,在古代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中出现了那么多的歌颂“好官”的内容,这大概是其原因之一。这篇《微行摘印》即可归入此类作品。长麟身为巡抚,居然能独自在夜里微服察访属下贪官劣迹,实属难能可贵;尤为可贵的,他不仅要查出贪官予以惩治,且在细微处替百姓着想,自己受点辛苦住进酒店,一则亲手抓住了县令害民之实证,一则保护了控诉贪官劣迹的百姓。于是乎正义得到了伸张、邪恶受到了惩治,这样的故事,不论是对当时还是后世的为政者,都有着明显的劝惩、教育意义。

宫晓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