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明〕王思任》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明〕王思任

从南明入台,山如剥笋根,又如旋螺顶,渐深遂渐上。过桃墅,溪鸣树舞,白云绿坳,略有人间。饭斑竹岭,酒家胡当垆艳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过会墅,入太平庵看竹,俱汲桶大,碧骨雨寒,而毛叶离屣,不啻云凤之尾。使吾家林得百十本,逃帻去裈其下,自不来俗物败人意也。行十里,望见天姥峰大丹郁起,至则野佛无家,化为废地,荒烟迷草,断碣难扪。农僧见人辄缩,不识李太白为何物,安可在痴人前说梦乎?山是桐柏门户,所谓“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疑意其颠。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俱在明昧之际,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天台如天姥者,仅当儿孙内一魁父,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山灵有力,夤缘入供奉之梦,一梦而吟,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嗟呼!山哉!天哉!

——《王季重十种》

〔注释〕 天姥: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华顶峰。 酒家胡:酒家妇。 大丹:丹,指代庙观。 供奉:李白曾官供奉翰林院,故称。 魁父:魁伟男子。 夤(yín)缘:攀附上升。

世上名不副实的事常有,原因固多种。如有些名山名川,声誉甚高,一到身临其境,难免呼冤叫屈,实在百闻不如一见。浙东有天姥山,其出名是因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写道:“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究竟雄伟得怎样地“势拔五岳掩赤城”呢?王思任以自己的实践回答说:这实在是一场玩笑,幽默的玩笑,李太白开了世人一个大玩笑!王氏亲历了天台全境,再以天姥相与比较,原来天姥只能充当天台山的一个儿孙而已,充其量不过身材较为魁梧而已!“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李供奉是怎么回事呀?

然而,李白写诗是说的“梦游”,是别有情寄,王思任是个大文学家,岂能无知,而与李白先生作斤斤计较?事实上,王氏此游记的后段同样意在言外,别有所讽:“山灵有力,夤缘入供奉之梦,一梦而吟,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夤缘”即高攀名人权势,走门路。此篇小品的要害即在此,借题发挥也在此。山都可以夤缘成大名,人呢?可以不必戳穿了,这把戏人间随处可见!王思任的“谑”的风格又显露了,于是再读“嗟呼!山哉!天哉!”其慨然之意明甚。

作为游记,当然不是政论文。“从南明入台”起,一路所见,山景也是有可看处的,特别是天姥山中“碧骨雨寒”的大竹,王思任羡慕极,喜欢极。“使吾家林得百十本”,脱去头巾(帻),卸掉衣裈,徜徉其下,“自不来俗物败人意”了!这是又在“谑”了,以“谑”笔骂俗世的小丑们。

这样一想,前后文显得密合无缝,决非任意捏合。竹之有高节,无俗气,持清操,与世风盛行的“夤缘”恰成对照。写竹之可观可喜,论山(天姥)之徒有盛名,正好从两个不同侧面讽喻宦海官场,抒露了一己不与合作的情操。

小品文的品位不小,此又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