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竹籁小草·〔清〕廖燕》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清〕廖燕

竹圃初葺,微雨一过,苔洁萝鲜。予坐其中,颓如块雪耳,何与笔墨事?而顾相引以深也。蕉纸虫书,似以韵胜,不欲落烟食朵颐。举向花间,倩鸟哦之。公冶子何在?听此泠然。世无忌人,容我仙去。

——《二十七松堂集》

本篇是作者对自己在竹林间创作的题记,相当于作品自序。竹籁,指竹林间自然的音响,犹《庄子·齐物论》所谓“天籁”(自然界的音响)的一种。古人常以“天籁”称诗歌之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者。谢庄《月赋》说“风篁成韵”,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说“阅音幽篁”,都是揭示竹籁之有诗意。作者也是这样期许自己的创作的。这篇题记,也允属天籁或竹籁之作,极潇洒幽远之致。据作者《韵轩种竹记》称:“予于凡物之好,皆得其意而已,顾独好竹。……盖竹有直、虚、清、节之德,予惟取其野而已。”“野”就是“自然之趣”。该记又说,他于韵轩旁种了许多竹,常常独自坐卧其间,饮酒吟诗,与竹有相得之意。遇有得意之句,随手拾瓷片划在竹上,日久消剥,字迹都像古碑苔蚀之痕,似隐似现,客人见了反以为有“韵”。本文所题,大概就是这类作品的结集吧。文章虽很短,却情韵无限,开头寥寥数笔,已将雨后竹圃的清新绝尘境界呈现在读者眼前。可以设想,这种境界,与雕章琢句的酬世之作无缘,却与孤绪幽吟相互生发。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意境仿佛似之。无意于造作,妙手偶得之,涂抹点划,自成天籁,因而不想让它们落到食人间烟火者的口头,而只是递请花间禽鸟去吟哦,可惜茫茫世界,哪里有公冶长(孔子弟子,相传懂鸟语)一流人物呢?何处有知音来赏识这泠然希声呢?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实境》云:“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希音”即《老子》“大音希声”,意谓完美之音,其声杳渺浑沌,不可寻辨。司空图与本文作者,均受道家思想影响。道家文艺观,首重自然。“泠然”,轻妙的样子,其词源出《庄子·逍遥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然而正如列子飞举仍然有所依凭,故不免“旬有五日而后返”于地上。作者这里虽然飘飘欲仙,却也难以隔绝尘嚣。这世上有多少嫉忌之人,岂容他独自逍遥呢?结语冷隽,感慨是很深的。孤怀冷韵之中,应是蕴蓄着热血孤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