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碧·黎简

野碧·黎简
野碧春天合,天青野色高。
吾今适莽苍,力足翔蓬蒿。
已觉此身远,亦怜归雁劳。
惊弦满关塞,孤影堕江涛。

春日的田野,一碧万顷;春日的天宇,万顷一碧。田野一直伸向远方,像是要在极远处与天宇合为一体;青天显得更为清澈澄碧,像染上了大地的浓绿。诗人漫步在旷野间,触目皆是莽莽苍苍的一片青葱,似乎偌大世界只有一个渺小的自我与无边无际的天地之间的对照。他借《庄子》上斥鴳的话说自己犹如一只小鸟,翱翔于蓬蒿之间,势单力薄,无法实现高远的志向。自己似乎已走得太远,就像一只失群的大雁在广漠无垠的天宇中孤独而劳累地飞翔,而关塞上每每响起了令人惊惧的弓弦之声,他担心那孤雁实在难以抵达旅途的终点,恐会将他孤独的身影埋葬在汹涌澎湃的江涛之中……

这就是二十七岁的年轻诗人黎简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写下的一首小诗。诗人用他异常敏感而色彩绚丽的笔墨为自己画了一幅肖像,在蔚蓝的苍穹与青绿的大地之间,他踽踽独行,像失群的孤雁,心中充满着悲伤和惆怅。诗虽然只是写天地的色彩和一雁横空的景象,但其中象征的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力足翔蓬蒿”,对于一个年轻而有才华的诗人来说,无疑只是无可奈何的悲叹和怀才不遇的不平之鸣。出现在后半首诗中的孤雁形象分明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惊弦”句虽语本《战国策》中更羸以虚弦而弹落孤雁的故事,但诗人显系托物寄慨,意在感叹世途的险恶与自己的怆痛,正有物我同一、不分彼我之感。可见此诗的主旨不仅是写野外的绿色,而且在感叹自己的身世。诗人所以用“野碧”为题,只是取首句二字,正如一首无标题的音乐,却有丰富的内涵。读黎简的诗,往往给人以现代艺术的审美感受,他笔下的景和物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象,在色彩和形象之中每每有他自我的人格体现,给读者以丰富的启示与回味,这首诗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