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鹧鸪·尤侗

闻鹧鸪·尤侗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产于我国南部的鹧鸪鸟,其鸣声“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易引发人们的羁旅之愁、逐客之哀,故往往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如唐代诗人李涉、郑谷,宋代词人辛弃疾等,都借鹧鸪鸣叫声抒写了丰富深沉的情感内容,以至于使鹧鸪啼鸣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尤侗的这首诗在前代诗人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情感蕴含。

“鹧鸪声里夕阳西”,诗人将悲婉凄切的鹧鸪鸣叫声衬以夕阳西下的特殊背景,一幅凄清哀凉的画面映现在了人们面前。“陌上征人首尽低”,征夫游子经过一天的跋涉,已经困顿不堪,偏偏又传来了鹧鸪的啼鸣声,其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但诗人不直接剖示其精神世界,却用“首尽低”这一外部动作,表现他们内心的悲酸,与第一句构成了一幅更为完整的图画。

那么,征人们的愁苦究竟在于何处?“遍地关山行不得”一句便提供了答案。道路的遥远,旅途的劳累,固然使征人愁苦;但最难以忍受的是道途的重重关隘,使你无法前行,使你难以投足。这才是征人的大悲痛与大不幸,与此相比,路途遥远也好,疲乏劳累也好,都变得无足轻重了。“行不得”三字实在是诗人的点睛之笔,内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结合尤侗所创作的杂剧与传奇,这一点就更为明显。他的《读离骚》杂剧描写屈原为奸佞所害,走投无路,怀沙而死。他的《钧天乐》传奇揭露了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品行高洁者只能处处碰壁。既然世路如此难行,征人也深知“遍地关山行不得”,那么,鹧鸪又何必辛苦且尽情的啼鸣呢?鹧鸪的鸣声岂非成了多余之举吗?然而,鹧鸪又确确实实在那儿不知疲倦地从清晨叫到黄昏,它究竟在“为谁”啼鸣呢?全诗在一连串的疑问中结束,留给人以沉思,留给人以回味。

这首诗不以刻画鹧鸪的外形为主,也不以描摹鹧鸪的鸣声见长,却从征人闻鹧鸪这一特定角度出发,抒发了诗人绵邈深沉的情感,意蕴含蓄,极富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