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唐子畏雪景·沈曾植

题唐子畏雪景·沈曾植
虚室夜生白,千岩静天光。嵯峨次寥极,视听咸茫茫。逸士卧敝庐,枯禅老是乡。宁知天地闭,肝膈膈森清凉。爱此万法俱,了无一邱当。所怀竟云何?非圣焉知狂。

据沈曾植《恪守庐日记》云,此诗作于光绪十六年(1890)。为题丁叔衡所藏画而作。又云:“拟东坡《题王晋卿著色山水》诗,超超元著,固非常人胸臆所有。”唐子畏,即唐寅,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沈诗着意描摹唐寅这幅《雪景》所绘景色,以申述此画旨趣,复加评述,似与苏东坡《题王晋卿著色山水》诗旨趣相近。

首两句“虚室夜生白,千岩静天光。”描摹唐画所绘天地山谷间一派雪景,纯白而光亮。旧说人心虚静,则能生白,即能心旌明亮。诗人借此既能描述日光照耀下寥廓无际的皑皑白雪,又能表达画家明彻的心境。句中“夜”字,非作时间概念用,其与“虚室”连用,当作“黑暗”解。暗中生白,岂非显得更白?所以反衬句中“白”意。诗人在“虚室”与“夜”等文词上,正能充分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性,扩展了诗句在达意过程中的联想作用,达到充分描绘与形容的目的。接着描述山雪,千岩万峰,银装素裹,在日光照耀之下,益显得寂寥静穆。一“静”字亦颇具形象,山间万物,为白雪所掩,草木冰封,一派宁静肃穆景象,在日光下尤其如此。至第三、四两句“嵯峨泬寥极,视听咸茫茫”,更在“虚”、“静”二字所示的意境上加以展开描摹。万山是如此的高峻嵯峨,身披银装,耸立在白色世界里,令人觉得旷荡而虚静之极了。视听之间都能令人觉得雪中山间的这番幽静景象真是空阔而深远。以上四句写山中雪景,均从高、深、远的宏大空间落笔,写山、雪、光,创造出一幅富有山野特色的雪景图,而其静穆寥廓的意境,犹历历在目。显然,这里是一个远离世俗尘凡的清静世界,何况又在白雪、天光掩映之下,宁静又洁净,正是终老山中的隐逸之士最佳的居处。故第五、六句写“逸士卧敝庐,枯禅老是乡”。这仍在描摹画面,在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雪村山野中有一位逸士隐于山丘之间,茅屋之下,似枯禅独坐,欲终老于此。“宁知天地闭,肝膈森清凉”用了《易·坤文言》“天地闭,贤人隐”句意,说如此山色清景,如天地闭塞,远离尘俗,能使人胸怀纯真,断绝邪念。此二句既是揣度画意,追述逸士之所以择此净山作为自己“老是乡”的心意;亦在赞颂唐画,把这人、景、情都活忒忒地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了。

最后四句是写由画触发起一种感受和联想。“爱此万法俱,了无一邱当。”这两句是说:唐画所绘乃是理想中之境界,得能万法俱备,故虽追爱而莫及,因为现实环境中无一处丘壑能与之相当。这两句既是对唐画《雪景》图的意趣和风格的高度赞评,又透露了沈氏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是借题发泄一点小小的牢骚而已。结末两句“所怀竟云何?非圣焉知狂。”借用《书·多方》“惟狂克念作圣,惟圣罔念作狂”之句意,谓画家的心中究竟怀着怎样的思想的?不是无事不通的圣明之士,又怎能了解这狂放不羁者所达到的境界呢?此诗不仅写出了唐寅画清幽寂寥的意境,可证诗画同源,而且以画而会通禅理,寄托了作者淡泊寡欲、超凡脱俗的志趣,开拓了题画诗的一个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