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吴嘉纪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入清以后,吴嘉纪绝意仕进,局处海滨。平日与他交往的,许多是以煮盐为生的穷灶户,他们受尽官吏与盐商的重重剥削,加上水灾军输,一直过着人间地狱的悲惨生活。而煮盐,又是一种十分辛苦的工作,再因条件简陋,所以,如果不是生计所迫,常人很难忍受。《如皋县志·盐法论》曾记载描述道:“海滨壮丁,缚草堤坎,数尺容膝,寒风砭骨,烈日铄肤;藜藿粗粝,不得一饱,此居食之苦也。海沙渺漫,人畜窃践;欲守无人,不守无薪,此积薪之苦也。暑日流金,海水百沸,煎煮烧灼,垢面变形,此煎办之苦也。寒暑阴晴,日有程课;煎办缩额,鞭挞随之,此征盐之苦也。春贷秋偿,盐不抵息,权及母子,束手忧悸,此赔盐之苦也。秋潮忽来,飓风并作,田薪立槁,庐舍蓬飞,露处哀号,不识所在,此遇潮之苦也。逃亡则丁口飘零,住业则宅器荡尽。”这是全面的记述,吴嘉纪此诗,则截取了灶户煎盐的一个场景,从侧面反映了他们的痛苦遭遇。
“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先交代环境,着意烘托出艰苦的氛围:六月,酷暑盛夏,要在熊熊烈火旁不停操作,又是在低矮的草房里。作者写人,用“白头”一词作借代,使读者体会到灶户因恶劣的工作条件和过度的劳累而未老先衰。一“煎”字,既是言熬盐,又暗示了灶户在经历着人生的煎熬。诗的后二句,进一步渲染出炎热的程度,语言触目惊心。“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灶户实在忍不住低矮草屋中的煎熬,到户外喘息片刻,此时天空仍是骄阳如火,但对灶户来说,这骄阳下已是百般阴凉,来到户外已算是惬意的“乘凉”了!这不是天方夜谭,不是灶户精神异常,这是炉火的烤人,要比毒晒的日头强上万倍!作者不言炉火如何,户内如何,却以“炎日”来比较之、反衬之,给人的感觉更强烈、使人的想像更深切,这真是极为老辣的手笔。
这首诗完全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题目也径用《绝句》,看似措词平平,随手拈来,其实却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由于是写下层人民的生活,作者也使用了一种质朴的笔法,使他所要反映的现实赤裸裸地凸现出来,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尽管这是一首七言小诗,但却因其内容与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被许多评论家看作是吴嘉纪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