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绪,源自端正的书写

良好的心绪,源自端正的书写

原典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译释

墨磨偏了,这个时候的心思肯定是不正的。之后写字就不会工整了,心情也就会不好了。

解读

心态决定一切

古人在写字的时候,旁边一般有文房四宝。写字的时候,如果墨磨偏了,就代表自己心里有杂念,不专一。心思不专一磨出来的墨就不均匀,严格地来说这样的墨水是不能写字的,就算能写出来字,那写出来的字也会很难看。同样地,写字的时候心浮气躁也不好。古代都用毛笔写字,如果心绪不安,就没有办法写好字,甚至毛笔都有可能拿不好。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端正自己的态度。

有一个小孩,他的父亲在练书法的时候,就会叫他去研墨。一碟的清水要想把它磨得恰到好处,总需要很长的时间,大概要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他的父亲总是示范给他看,这个孩子牢牢地记住了。磨墨的时候他的父亲也有要求,第一手要握好研,不能握歪;第二就是不能让墨碰到手,墨水不能喷出来,手不能碰脏了,墨也不能溢出来。这样看来,研墨是相当严格的,但是这个孩子都可以做到。因为这个孩子按照父亲所说的方法去做,等到这个孩子磨好了墨之后,就会请自己的父亲来看,这位父亲会看墨有没有平,有没有歪。如果发现歪了,就代表磨的时候他不专心。这也是古人教育子女的办法,他们用磨墨来训练其耐心。

在现代社会,我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耐心。但是我们可以从小孩子的字来判断他有没有耐心。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字写得丑,这个时候就应该想:我的字为什么那么丑呢?在写的时候是不是没有用眼睛看?有的人觉得写字就是用手写,不用眼睛看。其实这是不对的,写字的时候意在笔先,也就是说你的心意在下笔之前就要有,要胸有成竹。你要知道自己的一笔一画要写在什么位置,不能拿起笔就写。

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写字都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耐心,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专心。因此,我们不管是毛笔字还是硬笔字,都要专心地去写,还要有耐心。

当你的字写得乱七八糟的时候,你首先要检查的就是自己的心了,你的心没有静,就不能把自己的心只放在写字上。如果一个人打心底就不想写字,那他怎么能写好字呢?如果你很专心,你的眼睛盯着你的手,你的心意在你的下笔之前,字写在哪里,到哪里该停,到哪该顿,这个时候你心里就有一个底了。再加上你自己的美感,你写出来的字肯定是很漂亮的。因此,不管你是在写字还是在做功课,都要专注,只有专注你才会写好,读书也会读得很好。如果一个人做事不专心,那再简单的事情也会出差错。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我们华夏子孙的宝贵财富。古人说:“意在笔先,心正则笔正。”一个人如果写字不认真,把字写得乱七八糟的,那就证明他的心没有在写字上。这也同样反映了这个人做事不认真,字如其人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字写好,这样不仅能发扬中华民族的精华,还能培养自己认真严谨的作风。这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字能折射出他的心态。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事实也是这样的。那些能成大事的人,都希望拥有成功的机会,但是,能够决定你成功的是你的心态。读书和学习也是这样的。如果你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学习,那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的困难你都能克服。如果一个人做事心不在焉,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前途,最后就不会有什么成就。因此,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王献之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儿子,他想继承父亲的字,就决心向自己的父亲学习书法。他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开始不学习了,有一天他写了一些字拿给自己的父亲看,父亲看了什么都没说。只是在他所写的“大”字上点了一点。王献之有一点不明白,就拿去给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当时的书法名家,她看了王献之的字以后,就指着王羲之点的点说:“这个点不错”。这个时候王献之才明白,自己和父亲的书法相差甚远,于是从此以后就专心地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做事三分钟热度。就像王献之一样,自己的热度一过去,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不愿意再去学习了;也有一些人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学的没有用,于是开始散漫了。其实这些都是妨碍一个人成功的原因。一个人要想成功,那么首先就要去掉自己的心浮气躁,只有用心学习才能发现知识的奥秘,有所收获。

弟子规精华

学习要专心致志,只有抛弃那些心浮气躁,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一个人如果想用心,那就要从细节开始,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所以,从现在开始专心地学好每一处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