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初中诗文|注释|译文|赏析|思考与练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1]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2],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3],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4]心!

【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属江西诗派。

【注释】

[1]苏秀: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和秀州(今浙江嘉兴市)。以苏:因而复活。

[2]霖:三日以上的雨。

[3]秀色:禾稻开花叫“秀,“用来形容稻花一片。

[4]望岁:盼望丰年。岁:一年的收成。

【译文】

酷热的天气在夜里下起了倾盆大雨,梦中醒来感觉凉冷,衣襟潮湿。

不愁那屋漏淋湿张张床啊,喜的是条条溪流水涨岸深。

千里稻花该又恢复青翠秀色,五更时雨打桐叶奏出最美妙的乐音。

我没有田地还这样欢欣鼓舞,何况田间那一颗颗盼望丰年的心!

【赏析】

这首七律是诗人行旅苏秀道中的喜雨之作,表现了诗人关心农事,喜农民之所喜,忧农民之所忧的深挚感情,十分动人。

全诗直抒胸臆,精神饱满,一气呵成,淋漓酣畅。首联承题写来,起得直接。上句写出久旱乍雨事出意外又早为人们所期盼,下句准确贴切地传达出霖雨已降、炎氛全消给人身心带来的清凉、潮润、舒适、喜悦的感觉。中间四句围绕“喜”字抒发感受。颔联运用对比映衬手法,上下句分别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和《春日江村》“溪流岸岸深”成句,自然贴切,表现出同杜甫一样体恤民艰舍己忘我的崇高感情。诗人运用一气贯注的流水对和“床床”“岸岸”叠字巧对,更把一种轻快喜悦的感情写得声情并茂,跃然纸上。颈联揭示“喜”的缘由,并进一步作淋漓酣畅的抒情。上句虚写,联想将来丰收的喜人景色,展现的是意中之象;下句写眼前听雨之实境,把一般诗人笔下作为悲秋伤离情景来写的梧桐雨声作为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不言喜字,而诗人因听雨彻夜不眠的欣喜之情已洋溢在字里行间。尾联上句承前六句作一总述,以“犹”字作势逼下;下句以“何况”承接转进,引出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反过来又表现自己与农民同喜乐之心。

全篇语言明快自然,不藻饰,不用典,节奏流畅轻快,有如行云流水,读来几乎感觉不到格律的束缚,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前后映照,都是欢快之诗。

【思考与练习】

1.第二联中,哪两个字最能反映出雨势之大?请简要分析。

2.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