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初中文言文阅读|注解

李白



课文导读

李白 (701—762), 唐代伟大诗人,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 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 李白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 (吉尔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城), 约5岁时, 随父迁居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 的青莲乡。 少年时期受到很好的教育, 诵诗书, 观百家, 作诗赋, 学剑术, 爱好十分广泛。 15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 20岁以后, 在蜀中漫游, 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 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 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 酷爱自由的性格。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 鞭挞权贵。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 语言流转自然, 韵律和谐多变。 李白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 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 杜甫对李白极为佩服,对他的诗歌给以高度的评价: “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本诗选自 《李太白全集》。 诗歌写于开元十三年 (725), 25岁的李白初出蜀川沿长江东行, 到各地漫游, 途经荆门之时。 全诗通过对沿途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新鲜的感受, 透露出豪迈开朗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 诗歌融情入景, 格调激越奔放, 健康明快。

首联写诗人的行踪路线, 从属地出发到楚一带漫游。

颔联进入景物的描写: 连绵的群山随着广阔原野的展现而消失, 浩荡的长江流入莽莽平原直向远方。 “大荒” 指广阔无边的原野, “随” 和 “尽” 的配合使用, “入”和 “流” 的配合使用, 写出了群山逐渐消失, 长江由近而远的真切动态。

颈联承接颔联继续描写途中所见之景。 作者在此展开丰富的想象, 将水中的月影比喻成明镜, 用海市蜃楼这一特定景观形容江山云霞之美。

尾联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依恋。 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 却用拟人的方法借水说故乡恋他。

课文注译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2)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3)流。

月下飞天镜(4),云生结海楼(5)

仍怜(6)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荆门 〕 荆门山 , 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 , 与北岸虎牙山对峙 , 形势险要 。 (2) 〔 楚国 〕 楚地 。(3) 〔大荒〕 广阔无际的原野。 (4) 〔月下飞天镜〕 明月映入江水, 如同飞下的天镜。 (5) 〔海楼〕 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6) 〔怜〕 爱。

问题与探究

1. 这首诗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抒情, 试作具体分析。

2. 李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 对李白的诗歌, 你还知道哪些?

文章链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李白



故人(3)西辞(4)黄鹤楼,

烟花三月(5)(6)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7)见长江天际(8)流。

注释:

(1)〔之〕 往, 到。 (2)〔广陵〕 扬州古称。 (3)〔故人〕 老朋友 。 (4)〔西辞 〕 在西边离开 , 往东去。 (5)〔烟花三月〕 花柳迷人的三月。 (6)〔下〕 动词, 向下 (游玩)。 (7)〔惟〕 只。 (8)〔天际〕 天边。

译文:

我的老朋友辞别了黄鹤楼,

在这烟花三月去下游扬州。

一片白帆的远影在蓝天里隐没,

眼前只见长江水向天边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