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
课文导读
刘安, 西汉思想家、 文学家。 汉文帝时, 刘安袭封淮南王, 后因谋反未成而自杀。刘安很喜欢文学, 曾应汉武帝的要求作 《离骚传》, 最早给屈原和 《离骚》 以很高的评价。 今存 《淮南子》 20篇, 是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书中思想以道家的 “清静无为” 为主, 写法上惯用历史小说、 神话故事、 寓言小品, 说理议论富有文学色彩。
《淮南子》, 又名 《淮南鸿烈》。 思想上接近道家, 同时又吸取了儒家、 法家、 阴阳家的思想, 成为一部杂家著作。 这部书在阐明哲理时, 涉及很多奇物异类、 神灵鬼怪,所以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 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如女娲炼石补天、后羿射日、 共工怒触不周山等, 都通过这部书的保存而流传至今。
《塞翁失马》 选自 《淮南子·人间训》。 这个故事很有名, 因为它用一连串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 “马无故亡而入胡” 是祸, 待到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就转化为福了; 后来, 其子骑此骏马, “堕而折其髀”, 福又转化为祸了; 最后, 塞上丁壮在跟入侵胡人作战中 “死者十九”, 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 得以 “父子相保”, 祸再次转化为福。 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动人, 并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课文译注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2)者,马无故亡(3)而入胡(4)。人皆吊(5)之,其父曰:“此何遽(6)不为福(7)乎?”居(8)数月,其马将(9)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10)乎?”家富(11)良马,其子好骑,堕(12)而折(13)其髀(14)。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15)者引(16)弦(17)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18)。此(19)独以(20)跛之故,父子相(21)保(22)。
(1) 〔塞上 〕 这里指长城一带 。 (2) 〔术 〕 术数 , 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 , 如看相 、 占卜等 。 (3) 〔亡 〕逃跑。 (4) 〔胡〕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5) 〔吊〕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6) 〔何遽〕 怎么就, 表示反问。 (7)〔福 〕 福气 , 好事 。 (8) 〔居 〕 停留 , 这里是经过的意思 。 (9) 〔 将 〕 带领 。 (10) 〔 祸 〕 祸患 , 坏事 。 (11)〔富〕 富有, 拥有。 (12) 〔堕〕 摔下来。 (13) 〔折〕 跌断。 (14) 〔髀〕 大腿。(15) 〔丁壮〕 壮年男子。 (16) 〔引〕 拿起。 (17) 〔弦〕 弓箭。 (18) 〔十九〕 十分之九, 意思是绝大部分。(19) 〔此〕 这样。 (20) 〔独以〕 仅仅因为。 (21) 〔相〕 一起。 (22) 〔保〕 保全。
问题与探究
《塞翁失马》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祸福相依的道理, 那么这对我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态度有什么积极的启示呢? 请同学们联系生活、 学习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文章链接
惊弓之鸟
《战国策》
更赢与魏王处高台之下, 仰见飞鸟。 更赢谓魏王: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赢曰: “可。” 有间, 雁从东方来, 更赢以虚发之下。更赢谓王曰: “其飞徐鸣悲。 飞徐者帮疮痛也; 鸣悲者, 久失群也。 故疮未息而惊心来, 击也, 闻弦音, 引而高飞, 故疮陨也。”
注释: (1) 〔徐〕 缓慢。
译文:
有一回, 更赢随魏王站在高台下, 抬头望见一只鸟翩翩飞来。 更赢告诉魏王说:“我可以虚拉弓弦, 替大王把这只鸟射下来。” 魏王疑惑地问: “你的射术竟能达到这样神奇的地步吗?” 更赢自信地说: “能!” 过了一会儿, 大雁从东方飞临高台上空。更赢张弓拨弦, 大雁应声落地。 更赢说: “这只大雁飞翔缓慢而鸣声悲切。 飞得慢,是创伤疼痛所致; 叫声悲, 是失群太久的缘故。 创伤未愈而惊心又未定, 听到攻击它的弓弦的响声, 它一定要拼命往上高飞, 结果因旧伤复发而跌落下来。”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智子疑邻 ②将胡骏马而归
③大亡其财 ④死者十九
⑤人皆吊之 ⑥父子相保
二、 以下对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两个 “其” 的意义不同, 两个 “故” 的意义也不同。
B. 两个 “其” 的意义相同, 两个 “故” 的意义不相同。
C. 两个 “其” 的意义相同, 两个 “故” 的意义也相同。
D. 两个 “其” 的意义不同, 两个 “故” 的意义相同。
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之” 与 《郑人买履》 中 “至之市” 的 “之” 用法相同的一是 ( )
A.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 辍耕之垄上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D.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四、 翻译下列句子。
1. 暮而果大亡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近塞之人, 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然则射可至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归纳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1. 《智子疑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塞翁失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郑人买履》 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