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柳 永·雨霖铃》高考古诗鉴赏

[宋]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1)。念去去(12)千里烟波,暮霭(13)沉沉(14)楚天(15)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16)冷落清秋节(1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18),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19),更与何人说!

[注释]

寒蝉:这里指秋蝉。凄切:形容蝉声凄凉而急切。长亭:古时设在大道旁的亭屋,人们相送时多于此处作别。骤雨:急雨。都门:这里借指汴京。帐饮:在郊外搭设帷帐,置酒饮宴 ,送行作别。无绪:没有好情绪。兰舟:木兰之舟,借指船。催发:催人登舟开船。执手:彼此双手相握的样子。(11)凝噎(ye):形容喉中如被堵塞,说不出话来。(12)去去:远行又远行之意。(13)暮霭(ai):晚间的云气。(14)沉沉: 这里形容云气密结的样子。(15)楚天: 泛指南方的天空。现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古代都曾属于楚国。(16)哪堪:哪能受得住。(17)清秋节:冷落凄凉的秋天。(18)经年:隔年。(19)风情:这里指情思。

[鉴赏导示]

柳永(980—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他精通音律,又很能向民间词吸取营养,创作了许多新型的长调,使得词这一文学样式更加丰富多彩。他的作品在当时流传很广,传说“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作品内容主要是写男女相思和做客流浪的生活,反映出封建社会一般失意文人的思想情绪。其中不少作品带有较深的消极颓废的倾向。此词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鉴赏]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写的是男女离别的情景。

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起头三句述离别的节令 (“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衬歇”),着力酿造一种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为下面的进一步抒情打下基础。以下三句,进一步铺叙地点、动作和情绪,“催发”和“无绪”可见出这种依依不舍之情已到了“黯然销魂”的程度。以下二句,描写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三句,由眼前景过渡到以后景。想到去路遥远,烟波空阔,更增添了无边无际的离愁别恨。

下片设想别后的孤独、寂寞。起头二句,“伤离别”点明主旨。自古多情的人都会因离别而感伤,更何况正在冷落的清秋时节!运用衬托,表达离情之深。以下二句,自问自答,融情于景,成为名句。着一“残”字,更透露出凄清冷落之感。最后四句,进一层推想别后惨不成欢的境况。蕴含深刻,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这首词运用赋体,以铺叙见长。

全篇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体,而在结构上却又有一定的层次,前后呼应,脉络分明。柳永运用铺叙的成功,为北宋文人写作长调开辟了道路。

[鉴赏要点]

[1]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2]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为一体。[3]运用赋体,以铺叙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