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 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润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巴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释]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洞,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洞霄宫。
[鉴赏导示]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岁浪游江淮间,后归杭州,隐居孤山二十年,种梅养鹤,终身不娶,亦不仕,旧时称其“梅妻鹤子”,卒谥和靖先生。其诗风格淡远。林逋是杭州孤山的隐士,来到颇有名气的洞霄宫,自然会写下他的观感,此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鉴赏]
这首诗情调轻松,笔姿新颖,展示了诗人恬然自适、悠然自得的情怀。
首联概写,意思是说:山大景多而美,一路观赏不尽,自己的心情随景而生,也随景而变,一浪接一浪。“秋”字点出时令。中间两联具体写景,但景物特点不同:一联绚丽,一联明净;一联清冷,一联噪闹;一联着重安排景物,一联暗地交代时间。尾联是诗人的想象,用意在于点出题目中的“宿”字。他是打算在山中过夜的,不过还未到就寝的时候,他已想到枕上的情景了:洞霄宫种了许多芭蕉,看天气又快要下雨,那雨打芭蕉的声响,一定又是很有韵味的。那么,谁能在枕上听到呢?诗人故意下此一问,其实分明知道,今夜是定能领略这种幽美的情韵的,只是不晓得同听此声的还有哪些人罢了。
这首诗章法极为细密。结尾留下悬念,照应开头“秋思亦无垠”。同时,这首诗色彩对比,相映相生。比如“碧”间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在写法上动静结合。比如“碧间”与“青林”,“红叶”与“白云”,一动一静,色彩斑斓,颇有生气。
[鉴赏要点]
[1]名句:“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2]章法细密。[3]色彩对比鲜明。[4]动静结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