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 甫·不见》高考古诗鉴赏

【唐】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

李生:指李白。他们于天宝四年(745)在山东石门山分别后,至此16年不曾见面。佯狂:假装疯癫,作为狂人。此言李之狂放实出于统治者逼出来的,出于不得已。故可哀。敏捷:灵敏迅速,构思极快。飘零:飘泊。匡山:指李白故乡四川彰明县的大匡山。李白青少年时曾在匡山读书,至今读书台尚存,非指江南西匡庐。

【鉴赏导示】

这首诗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目下原注:“近无李白消息。”当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次年,即宝应元年,李白卒于安徽当涂县。此诗以首句二字为题。

【鉴赏】

这首五律,以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李白坎坷遭遇的同情,对其才华的爱慕和颂扬,对迫害李白的权贵们的愤慨,雄峭悲壮,很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首联,开篇即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长期没有见到李白的怀念之情,对李白不满现实、怀才不遇,不得不“佯狂”一生给予无限同情。“不见”二字,为全篇意脉的起端,诗人以此二字为题,又以其开头,反复申陈,把叙述与抒情合二为一,恰切地表现了深沉强烈的相思情绪。“真可哀”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怜惜和慨叹,也是全诗情调的基本概括。颔联紧承第二句“可哀”,诗人力排众议,申述了自己同情李白的态度。诗人用“皆欲杀”三字表现了“世人”(指有些权贵)气势汹汹,对笑傲王侯的李白咬牙切齿的狰狞面孔,用“独怜才”三字表达了自己不畏权势、为朋友鸣冤的精神以及对李白才能的敬重。颈联转写李白归蜀景况,与第四句的“才”字、第二句的“狂”字分别呼应,概括了李白的一生,寥寥十字,生动传神。末联紧承第五句“飘零”而来,呼唤年迈华发仍在漂泊的李白返回故乡。这热切的呼唤,含义丰富,令人咀嚼不已。在章法上,与首句呼应,结构紧凑完整。

【鉴赏要点】

[1]名句:“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2]风格沉郁。[3]抒情与议论结合。[4]语言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