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
蔡元培
吾人视觉之所得,皆面也,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建筑,雕刻,体面互见之美术也。其有舍体而取面,而于面之中仍含有体之感觉者,为图画。
体之感觉何自起?曰,起于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西人更益以绘影写光之法,而景状益近于自然。
图画之内容:曰人,曰动物,曰植物,曰宫室,曰山水,曰宗教,曰历史,曰风俗。既视建筑雕刻为繁复,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
图画之设色者,用水彩,中外所同也。而西人更有油画,始于“文艺中兴”时代之意大利,迄今盛行。其不设色者:曰水墨,以墨笔为浓淡之烘染者也;曰白描,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不设色之画,其感人也,纯以形式及笔势。设色之画,其感人也,于形式笔势以外兼用激刺。
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故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虽名山水之图,亦多以记忆所得者为之。西人之画,则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
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西人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以科学之观察,哲学之思想。始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西人之画以技能及义蕴胜,善画者或兼建筑雕刻二术,而图画之发达常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
中国之图画术托始于虞夏,备于唐,而极盛于宋。其后为之者较少,而名家亦复辈出。西洋之图画术托始于希腊,发展于十四十五世纪,极盛于十六世纪。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画人伙颐,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
《图画》选自《蔡元培全集》。这是一篇说明文,旨在说明图画的种种特点,对图画知识作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至四自然段,第二部分是五至七自然段。
《图画》第一部分说明图画的特征、内容、种类,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第一自然段)说明图画是一种平面的艺术,主要特点是在平面上表现具有立体感的事物。立体感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文章第二段详加说明,介绍了产生立体感的两大因素:“远近之比例”以及“明暗之掩映”。接着,第二层次(第三自然段)以列举法说明图画的内容,相当简明扼要。大凡天下事物,大至河流山川、宫室房屋,小至动植物,其他如“宗教”、“历史”、“风俗”等等,图画几乎都无不可画,内容是何等的丰富多采!文章第三层次(第四自然段)说明图画的种类。图画分“设色者”与“不设色者”两大类,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种,水彩画、油画以色彩构成,而水墨画、“白描”(即素描)却不事渲染,是不设色之画,说明了它们的各自特点。这一部分,先用建筑、雕刻等其他艺术与国画艺术相对比,通过不同种类艺术的对比,强调它们之间的区别,这就不仅说明了图画,也附带说明了建筑、雕刻的特点。第三层次又以图画本身的不同种类作对比,使读者对各类图画的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文章第二部分说明中、西图画的种种不同,对比手法是其主要手法。每一自然段都是一个独立的层次。第一层次(第五自然段)介绍中西图画的不同风格特点,“中国画家自临摹旧作入手”,故中国画“多以意构”,而“西洋画家自描写实物入手”,故西洋画“人物必有概范”,“山水必有实景”。写意和写实是中西图画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二层次(第六自然段)介绍中西图画各自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中国画“与书法为缘”,多含文学趣味,西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以科学观察、哲学思想;中国画“以气韵胜”,画家“多工书而能诗”,西洋画“以技能及义蕴胜”,画家“或兼建筑雕刻二术”而又与科学、哲学密切相关。第三层次(第七自然段)介绍中西图画的不同历史:中国图画“托始于虞夏,备于唐,而极盛于宋。其后为之者较少,而名家亦复辈出。”西洋图画“托始于希腊,发展于十四十五世纪,极盛于十六世纪。近三世纪则学校大备,画人伙颐,而标新领异之才亦时出于其间焉”。几句话就勾勒了中西图画在漫长岁月中各自发展的轨迹。通过这样不断的相互比较,读者获得了对图画的清晰了解。
文章采取纯客观态度,用高度概括的笔法,深入浅出地介绍图画的基本常识和概念,将专门知识通俗化。在说明中,丝毫也没有加入孰优孰劣的主观评论,表现了科学的态度。介绍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各种图画,一视同仁。《图画》一文又不失为一篇具有典型性的科普说明文,短短篇幅,出现了许多关于图画的知识、术语,读者却毫无艰深难懂之感,作者尽可能地将专门知识化简为易,使之高度通俗化。立体感从何而来?来自“远近之比例,明暗之掩映”;水墨画有何特征?“以墨笔为浓淡之烘染者也”;什么是素描?“以细笔勾勒形廓者”就是。这些都用极省俭的笔墨,寥寥数字,介绍得清清楚楚。这种概括力极强的判断句式,文章中在在皆是,它们都象定义一样精确、简炼,文章因而显得特别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图画》一文的介绍极为全面,既说明了图画的内部特点,也说明了它的外部特点(如跟其他学科、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既从横的角度介绍了不同地域的图画,同时也从纵的角度介绍了图画的历史等,可称说明文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