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歌辞《陌上桑》原文及讲解

乐府歌辞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一个太守调戏民女罗敷,遭到严辞拒绝的故事。作品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卑劣行径,歌颂了劳动妇女忠于爱情、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全诗原分三解(乐章),从内容来看,也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描写罗敷的美貌,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因和基础。首六句描写环境,介绍人物。沐浴在和煦朝阳中的“楼”,是主人公的住处。那绚丽的霞光映照的“城南隅”,是主人公采桑的地点。在这富于朝气的典型环境中生活着一位美丽勤劳的女子,容光与朝日交相辉映。虽然主人公还没正式出场,但已光彩照人,使人得到了美的感受,仿佛看到了她绰约动人的倩影。作者没有从实处落笔,而是用侧面烘托的办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令人倾倒的美貌。接着六句写服饰、器具之美。罗敷挎的是青丝作络绳、桂枝作提把的筐子,梳的是时兴的发髻,戴的是宝珠耳坠,穿的是色彩艳丽的绸缎作成的裙子和短袄。真可说是集众美于一身。这是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夸张手法,着意美化心中所喜爱的人物。后八句从旁观者的反应写罗敷的美。作者写了三类人欣赏罗敷时的神态:行者放下担子捋着胡子呆着,少年赶紧整理头巾希望能博得顾盼,耕者锄者忘了手中的活计。这里没有一句是正面写罗敷的容貌美,而是写了不同年龄的人对罗敷美貌的惊羡与倾倒,可以说人人都被罗敷的美貌所震惊。在这里,作者是用虚写的手法,刻划罗敷的美。陈祚明说:“写罗敷全须写容貌,今止言服饰之盛耳,偏无一言及其容貌;特于看罗敷者尽情描写,所谓虚处着笔,诚妙手也。”(《采菽堂古诗选》)说得很有见地。容貌美是外在的,具体可见的,秀发、蛾眉、皓齿、身段等,作者没有具体去写,而是独具匠心,处处从虚处着笔,写服饰器具美,是为了烘托人物的美,也就是欲美其人故先美其物。更妙的是作者从旁观者的反应中写美的效果。作者抓住人物的富于特征性的细节,精细地刻划了他们欣赏罗敷美貌时的神态,极为传神。可以说老年、少年、壮年都为之倾倒。虚写能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扩大美的内涵,增强美的力度,创造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同时,这种大肆铺写、渲染,也为下文太守见色起心作了铺垫。

第二段写太守妄想霸占罗敷的邪恶企图。太守一见罗敷,就被她的美貌惊呆了。作者不说太守停车不行,而说“五马立踟蹰”。汉代的太守是一郡的最高长官,地位显赫,外出时通常要坐五匹马拉的车子。“踟蹰”是徘徊不前的意思。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写法,写马正是写人。这种写法,就把太守的威势、对罗敷垂涎三尺的丑态、暗中盘算的卑劣心理表现得形象、新奇、传神。果然太守心生邪念,不怀好意地派小吏去了解情况,并提出“共载”的无耻要求,企图霸占罗敷。这段文字极为简洁,作者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对话形式,交代了情节,展开了矛盾冲突,介绍了人物。既突出了太守的卑鄙粗俗,把他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又进一步对主人公作了补充介绍,罗敷是一位正当豆蔻年华、纯洁无邪的美丽少女。至此,双方的正面冲突已是不可避免了。

第三段写罗敷“夸夫”,反击太守的威逼,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不慕荣利的高尚品质和聪慧机智的性格特征——内在的人格美。罗敷看透了太守的邪恶心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他的伪善面目,义正辞严地断然拒绝了“共载”的无耻要求。“您怎么这样愚蠢!您有您的妻子,我有我的丈夫。”这个回答,不卑不亢,包含着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充分展示了罗敷高洁的品质和大胆泼辣的性格。一个光彩夺目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可是,在封建社会里,豪门权贵劫掠民间女子的事屡见不鲜。象罗敷这样一位弱女子,怎样才能抵御权贵的凌辱而保护自己呢?作者用夸张的笔墨,铺排的写法,写罗敷夸耀自己的“夫婿”官位显赫,人才出众。写官位显赫,先点出“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然后才大肆铺排渲染,写坐骑的神骏,马饰的华丽,佩剑的珍贵,官运的亨通;写人才出众,则先作具体描写,相貌堂堂,皮肤白皙,胡须漂亮,步履轩昂,然后才点出“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的结论。写“夫婿”官位显赫,是为了震慑“使君”,使他不敢胡作非为;写“夫婿”人才出众,又足以使“使君”自惭形秽。罗敷正是抓住了封建官场中下畏上的心理,通过夸夫,压倒对方,保护自已。作者虽然没有写斗争的结果,但读者可以想象得出,在罗敷的凛然正气面前,在辛辣的嘲笑中,太守必然狼狈不堪,只能灰溜溜地逃之夭夭。这充分展示了罗敷活泼机智的性格。

这篇作品在艺术上有不少独到之处。作者善于运用虚写的手法,成功地刻划了罗敷的容貌美,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时,作者也成功地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铺排、夸张、渲染、对话等艺术手法,这不仅使作品铺采摛文,文辞飞动,而且也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