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原文及讲解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小令选自隋树森编的《全元散曲》。

《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他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奔关中的途中。

首二句,作者用“如聚”、“如怒”的生动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感情悲壮沉郁、气势雄浑豪放的基调。“山河表里”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潼关,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其势龙盘虎踞,背山临河。可以说,这是一条饱经历史兴衰的路,它唤起了作者的怀古之情。这不仅点明了题意,也饱含着感情色彩。“望西都”二句,意味更深长。作者西望长安,这汉唐帝国的都城,对其历史上的繁华兴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无限的感慨。这里隐隐约约透露出民族意识,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怀,思想感情极为复杂,也许这复杂就是“意踌蹰”的原因和内容吧!接下来就是“伤心秦汉”二句,由长安路而联想到秦汉兴亡,这是很自然的事。作者突出用了“伤心”二字,为这种不由自主的联想平添无限苍凉凄楚。明明是潼关怀古,却把视野扩展到了潼关通往西都的路上,联想到关中逃难的饥民,他们成群结队,艰难地走在路上。《元史》载:“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作者赴任所途中,自然会看到这伤心惨目的景象。不过,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到难民群,而是抽笔去写此地往昔的兴衰,不言更胜有言。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都荡然无存了,所剩的只有眼下的一片萧条。这里强调的仍然是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末尾二句,作者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中,概括提炼出既朴素而又鲜明深刻的思想:兴也好,亡也罢,受苦遭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这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愫的升华,问题朴实,却十分尖锐,看似简单,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这是对全曲一个十分警策、十分精辟的总结和概括。

从写法上看,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描写、抒情、议论三者的密切结合,融汇贯通,同时又以议论为中心,这在散曲中是很独特的。描写生动,抒情沉郁,议论精警深刻。其二是结构严谨,文气不断,层层深入,篇末点明题旨。全曲一气呵成,苍凉遒劲。它的主题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引出的。一笔一浪,浪浪相迭,一浪又高似一浪。曲中虽然无一字一句写到元代社会现实,但暗中却字字句句与现实相关联,这正是作者用意的高明之处。此外全曲语言朴实无华,不假雕饰,点染自然,韵味至醇至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