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政治上,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仁政,反对暴政。他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反对掠夺性战争,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重视后天的教化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其“仁政说”和“性善论”是对孔子仁学的继承和发展。

孟轲曾以其学说游说诸侯各国,不为所用。一度任齐宣王客卿。晚年返邹,退居讲学,著《孟子》七篇。《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学说和活动,是研究孟子生平思想的重要著作。

孟子长于辩论,“欲擒故纵,引君入彀”是他常用的论辩手法。善于引喻设譬,来增强论辩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文章流畅生动,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对后世散文产生了很大影响。

《孟子》通行的注本有《十三经注疏》本(东汉赵岐注,宋孙爽疏),朱熹《四书集注》本,清焦循《孟子正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