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管子

管子(公元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即管敬仲。春秋初期颍上(颍水之滨)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出身贫贱。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在相齐的40年间,管子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富国强兵。对内发展工商渔盐冶铁;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按土地好坏分等征赋;“作内政而寓军令”,寓兵于民,扩大兵源;举贤任能,制订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为“上卿之赞(辅助)”。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论点,并把礼、义、廉、耻看做国之四维,认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改革之后的齐国,在军事、政治、税收、盐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力大增。对外以“尊王攘夷”相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

《汉书·艺文志》录有《管子》八十六篇,后来佚失十篇,实存七十六篇。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

《管子》兼有战国、秦、汉的文字,集有一批“管仲学派”的思想和理论,后人多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但却保存了管仲相齐的历史资料和管仲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是了解管仲其人的一部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