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注释】

选自《尚书·仲虺之诰》。仲虺,成汤的左相。诰,告。成汤灭夏,建立殷朝,天下平定,但成汤仍然自惭不如古代帝王,仲虺针对成汤的思想加以解释说的一番话,名叫《仲虺之诰》。

好问:多问。

裕:足,丰富。

自用:自以为是。

【赏析】

夏朝末年,夏桀暴虐,王室内部矛盾日趋尖锐。成汤乘机发兵伐夏,鸣条一战,夏师败绩,成汤建立商朝,并将夏桀放逐到了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他即位以后,施行德政,廉洁奉公,以宽治民,国力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颂说:“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反映了商汤时期的盛况。然而成汤仍然感到惭愧,认为自己的德行赶不上古代的帝王。左相仲虺知道这事后,针对成汤的思想进行劝告说的话,记录下来就是这篇《仲虺之诰》。

仲虺认为,成汤伐夏桀是奉上天之命,救民于水火,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成汤不近声色,不聚货财,能宽能仁,昭信于民,深受人民爱戴,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仲虺最后勉励成汤继续实行德政,推求夏桀灭亡的道理,吸取其亡国的教训,使国家尽快昌盛繁荣起来。他告诫说:

“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意思是:能够自己求得老师的人就会为王,以为别人不及自己的人就会灭亡。善于求教的人,知识就充裕;自以为是的人,思想就狭小。

仲虺希望成汤谦虚谨慎,多看别人的长处,善于向人求教治国之策,继续施行德政,不要松懈。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德行日新不懈”,就能得到天下万国的尊奉和怀念;而自满自大,就会连自己最“亲近的九族也会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