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注释】
选自《老子》二章。
相生:相互产生。
相成:相互形成。
相形:对照。
倾:倾斜。
音声:单一的声响为“声”,回声相和为“音”。
相和:相互应和。
相随:相互伴随而存在。
【赏析】
老子哲学中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指出,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是在对比、对立中存在的。他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有与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与易相互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互比较而体现,高与下相互对立而相辅,音与声相互对立而和谐,前与后相互对立而出现。
老子认为,有无、难易、高下、声音、前后,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既相比较而存在,又相辅相成、互相依存。音声也是这样,没有唱出的声音,就不会有感知到的回音;没有感知到的回音,也就没有唱出的声音,两者同样是相互依存、相互应和的。这些矛盾对立的双方,常常体现出一种统一的和谐之美。
更为可贵的是,老子还看到了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他在第四十章中说,“反者道之动”,就深刻地认识到事物对立的一方总要走向它的反面。并认为,这是世间事物永恒不变的规律。
老子证明世间万物对立统一,互为存在条件,不可分离,目的是希望人们在对立双方之间不能有所偏执、破坏事物的统一性。因为破坏了事物的统一性,实际上就破坏了事物本身。
老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够达到这样的深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老子最先谈到相对事物之间的这种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