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注释】
选自南朝梁·钟嵘《诗品·序》。
直寻,即直抒胸臆。陈廷杰《诗品注》解释说:“钟意盖谓诗重在兴趣,直由作者得之于内,而不贵用事。”
【赏析】
南朝梁钟嵘认为,文学创作应当直抒胸臆,反对隶事用典,要求作者直接描写自己的亲身感受。他在《诗品·序》中说:
“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即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意思说:至于表达情感思想,哪里需要用那么多典故史实呢?诗句“思君如流水”,就是眼前之事;“高台多悲风”,也是诗人亲自所见;“清晨登陇首”,完全不用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自经史。古今优秀的诗句,大多直抒胸臆,而不是借助典故、辞藻,造作感情。
钟嵘崇尚文学艺术的真实美和自然美,反对宋、齐以来诗歌竞相用典,炫耀学问、故作藻饰、造成意义晦涩深奥、妨碍自然真美的错误倾向。他主张直接描写感受,书写即目所见的具体景物,这种“即景会心”的作品,如徐干《室思》中的“思君如流水”,曹植《杂诗》中的“高台多悲风”,谢灵运《岁暮》中的“明月照积雪”等等,自然真切,没有堆砌典故,也没有矫揉造作的人工痕迹,意境优美,艺术感染力很强。而永嘉时期流行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大明、泰始时期盛行的事类诗“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蠢文已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同时,他也反对拘守四声八病,认为这样做会影响作者思想感情的发挥和表达,“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这些批评,切中时弊,为五言诗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钟嵘这种强调诗歌反映现实,抒发耳闻目睹的生活,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切身感受的主张,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诗言志”说和汉代司马迁“发愤著书”论的观点,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唐代司空图认为,意境的创造贵在真实、自然,而决不能堆砌雕琢、人为造作。他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直致所得,以格自奇”,这种真实、自然的诗境,“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乃是诗人心与境会,直接书写即目、所见而得,只要兴会所至,“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不需要冥思苦索,诗境看似平常,然而余韵无穷。
唐代文学家韩愈也认为,文学应该抒发人们怨愤不平之情,“其哭也有怀,其歌也有思”(《送孟东野序》)。到了清代,文艺批评家刘熙载提倡诗人“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用诗歌“代匹夫匹妇语”(《艺概·诗概》)等等,都是钟嵘文学创作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促进诗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