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教愚,富者赡贫,不然则私其所厚而自绝于天,天必夺之》原文翻译|感想

【原文】

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教愚,富者赡贫,不然则私其所厚而自绝于天,天必夺之。

【译注】

造物:旧时以为万物是天造的,故称天为“造物”。厚:优待,推崇。治:管理。赡:周济,帮助。私:贪爱,求多。厚:财富。自绝于天:自取灭亡。

上天对人是仁厚的,把尊贵、贤良和富有赐予一些福分大的人,让尊贵的人治理低贱的人,让贤良的人教化愚鲁的人,让富有的人周济贫穷的人,如果谁不能遵从天意,一心要贪天之功,把上天赐予的福分据为己有从而自绝于天,那么上天最终一定会把那个人的福分收回去的。

绩溪章灿然早年聪颖,有远志,18岁时,因父亲去世,他弃儒承父业学贾。章灿然为人慷慨好义,这是他的人生感言。

辑自绩溪《西关章氏族谱》卷26《例授儒林郎候选布政司理问绩溪章君策墓志铭》。

【感悟】

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既互惠互利又相互依存,二者缺一不可。不善于经商的人,只知道贪图近利,而不懂得广结善缘。只有能够做到对人诚恳,认真负责,多结善缘,得到更多人的帮助,才能大大增加成功的机会。

【故事链接】

明末,桐城有一个张老员外,心存慈善,喜欢施舍。有一年,遇到荒收,米价上涨,一些狡猾奸诈的商人看到这个情形,反而把米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老百姓们没米吃,就起了大恐慌。官府向朝廷报告了灾情,却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老员外看了这个情形,很是忧急。于是,他就把家里的存米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饭吃。大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但是,张老员外又想到一般贫苦的人没有钱买米,仍然在挨饿,于是他又办了一个施粥厂,受施的人隔天领餐券。统计了人数,煮着大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一日三餐,每餐白粥一大碗、咸菜一小碟。许多人空着肚子来,吃得饱饱地回去,大家都称颂张老员外是个活菩萨。而员外却谦虚地说:“荒年米价比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奸商乘机赚钱,害得大家没有饭吃。至于施粥的费用也不多,只要大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张老员外不断地将米半价出售,又持续地施粥给穷人,家里的钱也渐渐用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而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止。老员外心里十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停了,一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白费了吗?救人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一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里才是!想定了主意,张老员外就去和夫人商量,他的夫人也是十分贤德之人,听了他的话,非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子孙,如果不是积德,万一子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金山银山也会用尽。如果积德给子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子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田地房屋,就由你做主变卖,我有许多珠宝首饰也一起卖了吧!”员外听了,一直称赞夫人。于是,两人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消除,他们才停止。

张老员外过世后,他的第五代孙张英,做到了宰相的职位,张英的儿子张廷玉,也继续着父亲的职位,以后的子孙,一代一代都有官职,家中也都有产业。这些都是员外救济乡里所积的德啊!也是因为他的善心,才能让世代的子孙享受祖先的福分,一代代都发达过上好日子。

【延伸阅读】

清朝雍正年间,一家客栈开在进出京城的黄金地段上。因为地段好,顾客络绎不绝,老板见生意好,对顾客的态度就越来越差。一天,有位顾客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碗,向老板道歉后表示愿意赔偿,可是老板却狮子大开口,坚持要顾客以20倍的价格来赔偿。此后,这家客栈隔三岔五被官府找麻烦,生意每况愈下,最后老板只得离开京城。原来,那位打破瓷碗的客人是官府中人,因不满客栈老板恶劣的待客态度和贪婪的钱财欲望,指使官府找茬破坏客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