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题型作文借鉴·材料作文·实物材料

不同题型作文借鉴·材料作文·实物材料

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前,大家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作文题。铃声一响,一个老师进来了,来了以后不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在那里吃苹果。大家愣了,考试啊,怎么吃苹果呀?老师把咬了一口的苹果放在桌上说:“这就是今天的考题——这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例文

A—P—P—L



□上海考生



一只苹果——“A+P+P+L+E”=?

=Achievement(成绩)+Patience(耐心)+Parents(父母)+Lessons(补课)+Enjoyment(兴趣)。

一只苹果,一只残缺的苹果,一只因被咬去一口而残缺的苹果=? =“A—P—P—L”没有了“E”,唯独缺了最后的也是最好的“Enjoyment”。

这只苹果,便是高三的学生。

成千上万个高三学生,就是成千上万只残缺的苹果!

A:成绩是所有苹果的皮。这只苹果能卖多少钱,能被哪个顾客买走,就在于他或她是否有张漂亮的皮。我们所说的顾客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对苹果的种类口味似乎情有独钟。他们喜欢黄蕉——成绩门门漂亮,最好有那么一两科是状元探花;或者青蕉也挺受欢迎——平均主义的各科成绩,凑在一块儿恰好过录取线。最受冷落的是红富士——只要挂着几个红灯笼就注定了你的低人一等。那几个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的顾客怎么会垂青于你——窗都没有,更别说门了!

成绩是什么?成绩代表什么?难道仅仅是霍尔顿父母老师口中的“混账凯迪拉克”?霍尔顿为什么自暴自弃,最终落得个在疯人院终身的下场?为什么只愿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在悬崖边拦住高兴得忘乎所以的孩子?——只因为他第四次四门学科不及格了!

上海的高三学生或许幸运得多,但谁不是在高三一年之中为了这一张苹果皮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常听闻在高三时减肥是最为有效的,恐怕只是苦中作乐,聊以慰藉吧!

商人们是最急人所急的了。他们推出什么“脑黄金脑白金脑力健脑轻松”的,谁都想帮苹果们一把,或者帮自己的口袋一把!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苹果岂能不要皮装?有没有“皮不怎么样,但心里美”的苹果呢? 多的是! 只是能被买走的一箱之中大概才一个。

苹果们,为了那漂亮的皮,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P:忍字头上一把刀,可这年头哪只苹果都必须有耐性。“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每只苹果都得牢牢记住的“慰安言”。

——你,这只不知花落谁家的苹果能没有“耐心”? 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醒着你——要考上好大学,要出人头地,要……你能没有“坐看云起,卧听潮声”,随遇而安的“耐心”?

有个朋友,高一高二时的口头禅是:“急什么?做什么事儿——不能急。”可到了高三,铅笔盒里贴着他妈妈写的:“时不我待,行动起来!”天天看着这几个字,没有一点耐心,恐怕早就“行动”得心烦意乱,手忙脚乱了。

只要你是一只苹果,你就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正想着电视电影电脑电话什么的时候,苏德曼笔下的忧愁夫人就会悄无声息地翩然而至,用她那银色的翅膀敲一下你的额头,你就不由得担忧起来——我的作业怎么办? 明天还有测验呢! 距离高考只有几天了? 此时的你,没有一点耐心,七月以后准保得个忧郁症。

苹果们,记住一句话:没有耐心的苹果不是好苹果!

P:Parents,是苹果们的另一个心腹大患,似乎所有的父母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操纵欲。你看,连耶和华都不例外,他的孩子不就不该偷吃什么禁果吗?他的孩子不就不该造什么通天塔吗?如出一辙,作为孩子的苹果们也一定要孝顺,一定不能叛逆,一定要做个好苹果。

为此,苹果们必须忍受每天大鱼大肉,灵芝人参的包围,必须抛却一切杂念特别是异性的电话,苹果们要言听计从,因为父母都是为了你好——这是孝顺!

苹果没有自由。功课做到一半,会有人端着水果什么的进来,让你休息一会儿;或是说窗外衣服忘了收了,打扰一会儿,其实,她或他不过是想看看你在干什么,有没有用功读书。上课时走了个神,却发现窗外赫然站着她或他正在对你展开灿烂的笑容,说是来学校了解情况。父母似乎无处不在,似乎是你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影子。或者该称他们“KGB”,抑或“斯塔尔”?

苹果爸苹果妈,不知你们作苹果孩子时,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L:照理说,苹果们上过的课大概和吃饭的顿数差不多了,干嘛还要自讨苦吃,没课找课呢?

“人家都补,我能不补吗?”

“学校里的老师不能挑,我挑个名牌老师开小灶,有洞补洞,无洞提高,不也挺好?”

“我不补,爸妈都跟着着急呀——你有那么稳吗?保进大学门了?”高三的苹果们大概,不,一定是全校中最好学的学生了,正课补,下课补,大课补,小课补,看见好的老师,两眼就发红,管它多少time多少money多少students——补!

只是,苹果们就是喜欢苏格拉底的话“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要想多知道些,那该怎么办?——补课呗!

被咬去的“E”

记得有位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却留一段不封上口,所有看到的人全都想把它补上——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绝大多数人都带有完美主义的倾向。

可科学家忽视了一点——中国千千万万只苹果就是不完美的,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可以!

是苹果,就不能不被咬掉一口,不能还带有Enjoyment的残余。

一只苹果写信给语文老师:“为什么作文一定要七八百字?为什么要首尾呼应? 为什么一定要‘一个观点一二三’? 为什么观点要放在段首?”语文老师写道:“明知无力改变,问过即罢。别问为什么,只想怎么做。暂藏你的文学梦,至少一年,时间会作出答复。”苹果无话可说,只能轻轻地抚慰自己伤残的身子。那只苹果,就是我! 只是,那个咬了我一口的人咬得并不干净,我的En-joyment还没有消失殆尽,我手中的笔除了xy,硝酸硫酸,还能写下这篇《A—P—P—L》。

我常想,如果把那个诗仙李白放在现代化的学校里,成天看着那些ABCD、几何图形又会怎样,他还有兴趣“举杯邀明月”吗?如果当年钱钟书必须把数学考及格才能进大学,他还有兴趣写《围城》《管锥编》吗? 答,他们不是今天的苹果。而,我们是。

不用有兴趣,苹果们,那是多余的! 那只会害了你!

SO:于是乎,一只只苹果拖着伤残的身子,在柜台上任顾客们挑选。于是乎,“A—P—P—L—E”,可以写成或应该写成“A—P—P—L”。可是,长此以往,是否所有的苹果都不该是完整的?完整的才是怪胎? 那么按照柏拉图的逻辑,每个人心中苹果的理想型都该是——“一种被咬过一口的水果”?是否挂满完整无缺的苹果的果园就成了乌托邦了呢?

将来的某一天,一只残缺的苹果,或许也能像残缺的维纳斯一般陈列于罗浮宫中?

A+P+P+L=完美?

借鉴提示

实物材料作文,即以具体、实在的客观事物为写作素材的作文。这类作文因其材料准备、操作有难度,所以很少出现在考试作文当中,而多见于课堂练习作文或比赛作文中。实物材料作文,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它要求学生必须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有所创造,否则就只能就物论物了。本文在这一点上就值得称道。作者由实物“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残缺的苹果)”马上联想到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残缺”的学生,而且还给苹果(apple)的每个字母赋予新的含义,故意将“e”所代表的Enjoyment(兴趣)丢失,从而形象、直观地告诉我们,当代的高三学生已在过重的压力之下,将学习至关重要的一项“兴趣”丢失了,成为一只只残缺、不完整的苹果。而我们读者也在这阅读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深深思考。紧扣实物,张开联想的翅膀,扬起想象的风帆,你也可以写出理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