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鲁侯养鸟》寓言赏析

《中国寓言·鲁侯养鸟》寓言赏析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至乐》

这则寓言叙写海鸟死于鲁侯之手的故事。海鸟是一种大鸟,举头高达八尺,形似凤凰。 古人迷信,认为是神鸟。《国语·鲁语》中也曾载有臧文仲设酒祭拜海鸟的事。鲁侯待海鸟更为殷勤: 先是在祖庙中迎“御”(ya,即“迓”,迎接),继而“觞之”(向它敬酒)洗尘,然后演奏舜帝时的古乐《九韶》名曲,设“太牢”(有猪、 羊、 牛三牲)筵宴隆重接待。结果海鸟被弄得头昏眼花,忧郁悲伤而死。

这则故事所提供的教训,作者说得很明显:鲁侯错在主观臆断,以己度物,强加于人,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按海鸟的生活规律来养海鸟。“鱼处水则生,人处水则死”,海鸟“栖之深林……浮之江湖”则生,拘处廊庙则死。万物各有其性。无论治人者,治物者,最高明的办法是各顺其性,各任其情, 听其自然, 无为而治——这就是《鲁侯养鸟》篇的义蕴,主旨。

这则故事也从反面向人们提供了一条可贵的“养生”经验。海鸟何以“三日而死”呢?其自身原因就是因为终日“眩视忧悲”,闷闷不乐,不敢饮食。移之人事,“不得则惑,人惑则死”。执意追求,办不到则产生疑惑,疑惑不解则忧愁苦闷,无端愁苦不但可以催人衰老, 而且可以速致死亡。最好的“养生”法门便是凡事任其自然,泰然而处,不枉自感伤,不自寻烦恼, 经常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态度。这样便可以益寿延年,快乐幸福。这也就是作者所谓“条达而福持”——顺心快意,获得幸福。

在《庄子·至乐》篇中,这则故事出自孔子之口。说是孔子借以向学生子贡说明齐侯因难于实行尧、舜、黄帝、燧人、神农诸氏的“无为”之道而可能导致疑惑不解,忧愁苦闷,甚至死亡。孔子提倡的是周公的仁政王道。在这则故事里,何以成了“无为”之道的鼓吹者和钦慕者?这显然是作者的臆造,并非真实的孔子。作者这样作,说明当时道儒两家论争激烈,道家实力尚小,需要借助儒家祖师来张扬声势。

这则寓言篇幅虽小,但在描写鲁侯养鸟的举动和海鸟的忧惧心态方面,却舍得花费笔墨。写鲁侯尊奉海鸟, 又是迎接,又是洗尘,又是奏乐,又是设宴,忙个不迭,虔诚之情可掬;述海岛局促不安,又是头昏,又是眼花, 肉不敢尝,酒不敢饮,惶恐之状如画。鲁侯之“迂”,海鸟之“郁”, 均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