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莫言·红高粱》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见“透明的红萝卜”条)

内容概要 1939年古历八月初九,豆官这个土匪种14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娘披着夹袄送他到村口。夜色浓重,大雾迷漫,豆官拉着余司令的衣角走进无边的高粱地,奔向墨水河大桥。豆官记得,以前每年秋天高粱红的时候,家里的老伙计刘罗汉大爷就带着他去墨水河边捉螃蟹。但罗汉大爷已经被日本人杀死了。去年日本人在平原上修公路,毁灭高粱无数。刘罗汉被抓了伕,豆官家的两匹大骡子也被拉去了。夜里罗汉大爷逃走时为了牵走那两匹骡子,被日本人抓住,活生生割了耳朵、生殖器,剥了皮。罗汉大爷至死骂不绝口。队伍穿过高粱地走上河堤时太阳已升起,他们在大石桥头设了四盘铁齿耙,准备拦日本人的汽车,然后埋伏在公路两边的高粱地里,等待日本人的汽车和打增援的冷支队的到来。余司令给豆官一支勃朗宁手枪,让他负责通风报信。他到路西通知队员做准备,哑巴和队员们取笑他是余司令的种。豆官开枪就打,幸好那一枪瞎了火。实际上豆官确实是余占鳌的儿子。15年前,豆官娘戴凤莲美丽无比。刚满16岁,贪财的父亲就把她许配给高密东北乡大财主单廷秀的独生子单扁郎。单家以廉价高粱为原料酿造优质白酒,本小利大,富甲一方。但外面风传单扁郎染上了麻风病。出嫁这夫,戴凤莲悲悲戚戚坐在花轿里,怀揣一把剪刀,准备杀死单扁郎或杀死自已。那时候年轻的余占鳌是个轿夫,他和同伴抬着戴凤莲往单家去。戴凤莲的哭声唤醒了这个年轻轿夫藏在心底的怜爱之情。戴凤莲哭得昏昏沉沉,不觉把一只小脚露到了轿外,他伸手轻轻握住那只脚,送回轿内,戴凤莲被这种温柔深深打动。花轿来到高粱茂密的蛤蟆坑,一个劫路人劫走了轿夫、吹鼓手的铜钱,还逼着戴凤莲随他往高粱深处走。余占鳌带领同伴打死劫路人,抬起戴凤莲冒着倾盆大雨奔向单家。单扁郎果然是个麻风病人,扁扁的长头,眼睛烂得通红,对戴凤莲伸出一只鸡爪一样的手。戴凤莲又恐怖又绝望,手持剪刀将单扁郎逼回墙角,自己在床上坐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她想逃走,梳着豆角辫的干瘦老头子单廷秀恶狠狠地抓住了她,扔给她一大串黄铜钥匙,把整个家都交给她。第二夜她又手持剪刀坐到天明。第三天上午,父亲牵着毛驴来接她回门,毛驴驮着她走到蛤蟆洼的时候,一个黑布蒙面的汉子抱起她走向高粱地深处。那汉子就是余占鳌。在铺天盖地的高粱地里他们相亲相爱了。余占鳌恨恨地用一柄剑砍倒几棵高粱,让戴凤莲三天之后尽管回到单家来。三天后戴凤莲回来的时候,单家父子已被人杀死扔在村西的湾子里。戴凤莲独自撑着门户当起了高粱作坊的女掌柜,后来生下豆官,常常抱着豆官骑着骡子在收完高粱的原野上持猎枪打野兔。余占鳌拉起一帮穷弟兄打家劫舍,成了戴凤莲家的常客。日本人一来,他又举起抗日大旗。太阳已经偏西,日本人的汽车队没到,冷支队也不见踪影,余占鳌大怒。日本人汽车队要从这里经过的消息是冷支队长前天送来的,他说自己的队伍打不了,请余司令支援,还打出王旅长的旗号要收编余司令的队伍,说当正规军比当土匪强。余占鳌拒绝收编,破口大骂,说不管是谁,只要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所以他同意今天一起伏击日本人。但他们来了,冷支队却没按时到。队员都饿了,余占鳌让豆官回村报信,请村里快送拤饼、鸡蛋、大葱来。豆官穿过茂密的高粱回到村里,看到村里的人集中在他家烧酒作坊前的土场上,等待着伏击日本人的枪声。玲子姑娘也倚在墙跟前。她本是村里第一号美女,但现在已经傻了。余司令挑起抗日大旗招兵买马的时候,队伍里来了一个又漂亮又威武的任副官。他教队员立正、走路,唱抗日歌曲,17岁的玲子爱上了他。一次玲子去找任副官,误入军需股长余大牙的房子。余大牙是余占鳌的亲叔叔,贪财好色,那天正巧喝醉了酒,把玲子强奸了。为了维护抗日军队的名誉,余占鳌在任副官的督促下不得不下令枪毙对自己恩重如山的亲叔叔。余大牙自知做错了事,坦然赴死。枪口从背后对准他的时候,他放声高唱:“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东洋鬼子来了,东洋鬼子来了,国破了,家亡了……”。在安葬余大牙的坟地上,余占鳌痛苦不堪,举枪射向离开坟地走回村去的任副官。子弹从任副官的头发上滑过,任副官头也不回,若无其事地迈着均匀的步子前行,嘬唇吹出口哨声,那是人们十分熟悉的曲调:“高粱红了,高粱红了!”但三个月之后,任副官却在擦枪的时候不慎走火打死了自己。戴凤莲和王文义的妻子挑着拤饼、绿豆汤赶往墨水河大桥,就在她们接近桥头的时候,日本人的四辆汽车也来到了。枪声响起来,二人当场倒下。豆官大叫着扑到娘身上,哑巴冒着狂风般的子弹把他们拖进高粱地。戴凤莲躺在高粱地里,血流如注。她对儿子说:“余司令就是你的亲爹”。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王文义的腹部被几十颗子弹打成透明的窟窿,哑巴在砍掉几个鬼子的脑袋之后被子弹击中,胸口冒血倒在敌人的尸体上,方六鼻梁开裂,肠子外流,刘大号拚命吹着喇叭,鲜血从嘴和鼻子里往外淌,……鬼子的汽车起火了,许多鬼子被打死,一个日本中将也被余占鳌击毙。战斗将近结束的时候,冷支队长带着队伍才赶到,却装模作样赞扬余司令打得好,然后把敌人的武器收拾起来扬长而去。戴凤莲躺在高粱地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余占鳌合上她的眼睛,砍倒高粱盖上她的尸体。夕阳的红光照着一片狼藉的战场,豆官捡起一张未跌散的拤饼,递给余司令……。

作品鉴赏 《红高粱》叙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抗日武装伏击日本人汽车队的故事,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但这不是主要的。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带着原始野性、质朴强悍的生命力的赞美,对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渴望。正是这种生命意识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就是这种生命意识的总体象征。它可以称之为《红高粱》的“生命图腾”。小说用这样充满激情的语言描写红高粱,赋予红高粱以生命:“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灵物。它们根扎黑土,受日精月华,得雨露滋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显然,小说中的红高粱决不仅仅是一种植物。与赋予红高粱伟大的生命相对应,作品中那些演出了一幕幕英勇悲壮的活剧的英雄,也总是伴随着红高粱,或者与红高粱溶为一体。余占鳌和戴凤莲是在高粱地里完成了神圣的结合,戴凤莲又是在高粱地里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小说把她30年的生活比作“红高粱般充实”。余大牙带着高密东北乡人应有的英雄气概坦然赴死的时候,放声高唱的是“高粱红了”,任副官在枪声中、子弹下坦然前行的时候,用口哨吹出的曲调也是“高粱红了”。在这种描写中,人与高粱获得了同一种品格。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小说中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用冷静乃至审美的态度来描绘生命的痛苦与毁灭——比如刘罗汉被割下耳朵和生殖器、被活活剥了皮,戴凤莲让余占鳌和冷支队长喝下掺了罗汉大爷鲜血的酒,队员们那惨烈的死亡,等等。因为人只有置身于巨大的痛苦之中或者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强烈地意识到生命的存在。这种描绘一方面强化了生命意识,同时也使小说呈现出新奇、残酷的美。小说对于强悍的生命力和自由奔放的生命形式的肯定有时甚至超越了一般的伦理评价。余占鳌与戴凤莲野合,为了占有戴凤莲将单家父子杀死,这以中国传统的伦理尺度来评价是不道德的,但作品对此作了肯定性描写。即使是对余大牙这个贪财好色的人,作家也赞美他坦然赴死的英雄气概。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甚至促成了作品中一个特殊角色——“我”的诞生。在作品中,“我”不仅是一个叙述角度,而且是以不同于余占鳌等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着的下一代的代表。而对爷爷那生命力旺盛的一代,“我”只有自卑与仰叹。余占鳌等人与“我”实际上形成了一种距离,一种对比。在这种距离与对比中,作家一方面强化了对余占鳌等体现的那种生命力的仰慕,一方面对那种生命力在今天的人们身上已经消失感到悲哀。所以在小说中“我”才慨叹:“先辈们的英勇悲壮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我爷爷辈的好汉们,都有高密东北乡人高粱般鲜明的性格,非我们这些孱弱的后辈能比”。从艺术的角度看,小说打乱时空结构的意识流式的叙述方式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它最大的突破,最借鉴马尔克斯等人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以奇特的感觉为动力,改变客观事物的存在形式,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把无生命的变成有生命的,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中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金色的太阳“齿轮般旋转”;“残缺的杏黄色阳光,从浓云中,嘶叫着射向道路”;被割下的耳朵“在瓷盘里活泼地跳动,打击得瓷盘叮咚叮咚响”; “子弹在低空悠闲地飞翔,贴着任副官乌黑的头发滑过去”; “高粱的奇谲瑰丽,奇形怪状,它们呻吟着,扭曲着,呼号着,缠绕着,时而像魔鬼,时而像亲人,……红红绿绿,白白黑黑,蓝蓝黄黄,它们哈哈大笑,它们嚎啕大哭,哭出的眼泪像雨点一样……”;等等。小说的比喻也因其反常规而显得十分新奇。例如说死神有着“高粱般深红的嘴辱和玉米般金黄的笑脸”;说死骡马的大肚子在水的浸泡和太阳的曝晒下突然炸裂,“华丽的肠子,像花朵一样溢出来”;说“有人往栅栏边角上那个铁皮水桶里撒尿,尿打桶壁如珠落玉盘”;等等。此外,在叙述过程中,作家有时故意插入一些与总体叙述风格相背离的语言。例如“我”看到母亲的小脚就想高呼“打倒封建主义!人民自由万岁”;借92岁农村老太太的口唱一段顺口溜;引录一段县志上平平板板的公文;等等,都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淡淡的幽默、诙谐的色彩。强烈的生命意识、具有民间传奇色彩的题材与上述不同艺术手段的溶合,使这部中篇小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