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丹心谱》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苏叔阳·丹心谱》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苏叔阳,1938年生。中国当代作家、剧作家。河北省保定人。195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热衷于文学创作,大学时期发表许多散文、诗歌。1959年同陈昌本合作《公社花开大院红》,被校文工团搬上舞台,受到普遍好评。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曾在本校、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任教。1978年发表大型话剧剧本《丹心谱》,同年,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得极大成功,并获“文化部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创作一等奖。作品还被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同年,他被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将该剧改编成电影剧本。1979年,他与张锲合作发表《金水桥畔》,1980年创作发表了《左邻右舍》,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左邻右舍》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北京市文化局1980年新创作剧目二等奖,并被译成德文。1982年创作的《家庭大事》和1984年创作的《灵魂的审判》分别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80级学生和82级学生搬上舞台。北影演员剧团还排演了他于1985年创作的《幸福回旋曲》。1986年,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了他创作的喜剧《恭贺新禧》。1987年发表话剧《太平湖》,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98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演。此外,他还创作了像《夕照街》《故土》等多部深受欢迎的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和小说,苏叔阳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影协理事。国际笔会中国笔会中心委员。

内容概要 《丹心谱》描写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在新华医院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路线斗争。75岁的方凌轩是新华医院的一位著名中医专家,他在旧社会饱经了人间沧桑、度过了充满艰辛、坎坷的半辈生涯。新中国的诞生给他带来了希望和力量。他按照敬爱的周总理的指示,在新华医院研制“03”新药。这是周总理亲自指示下所进行的一个科研项目。“03”新药是治疗冠心病的特效药,如果试验成功,它将给千百万冠心病患者带来幸福和欢乐。然而,这项研制工作遭到了“四人帮”及其爪牙的横加阻挠。特别是“四人帮”在卫生部的代理人,更是肆无忌惮地压制、破坏。身为“03”新药研制小组负责人的方凌轩,面对强大压力,仍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老朋友丁文中虽然对“03”新药的研制工作持有不同见解,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反目为仇或互相拆台。相反,两位老友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他们这种执著的精神,使“四人帮”及其爪牙既害怕又恼火,那位卫生部的领导公然跳出来诬蔑“03”新药研制工作是为城市老爷服务的,并扣上了修正主义回潮的大帽子。更有甚者,他们一道命令,解散了科研小组,把实验室也封了起来。方凌轩的女婿庄济生是新华医院的党委委员,也是“03”新药试制组的成员。这位年届不惑、聪明能干的青年科技干部,本应该在事业上作出一番出色的成就。但是,在黑白颠倒的岁月里,他竟然遵从自己那套所谓的人生哲学,背叛自己的道德和良心,陷害他人,保住自己。一心一意想坐上院党委副书记的交椅。他不顾别人的死活,诬蔑好人,谎话连篇,肆意伤人,使善良的人遭受不白之冤。他惯于见风使舵,尤其在那位卫生部领导面前,看着这位“大人物”的脸色行事,几乎完全失去了自我。还自以为是“识时务的英雄”。他年纪轻轻却圆滑世故,在关键时刻总是左右逢源、模棱两可,充当两面派。人们说他的血是半红半黑、不凉不热,他的心就像放在一个褐色的广口瓶子里,谁也看不清它的真实颜色。他明明知道“四人帮”在卫生部的代理人通过破坏“03”新药的研制工作以达到矛头直指敬爱的周总理的阴险目的,却仍旧在肮脏的泥坑越陷越深,甘当一个政治上的小爬虫,甚至制造试验事故,还企图夺取研制工作的领导权。方凌轩虽然与庄济生有着特殊的关系,但是,在斗争中他也逐渐认清了庄济生的丑恶嘴脸,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这场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虽然黑云压顶,他却挺直腰杆,因为他身后还有党委书记李光、老友丁文中、优秀学生郑松年以及温柔、善良的妻子和女儿的帮助与支持。当他意识到有些人居心叵测,把斗争矛头对准周总理时,十分愤慨。他顶着逆风,公开贴出“方凌轩启事”,要和诽谤“03”新药的大字报作者进行辩论、较量。他每天定时恭候,表现了这位共产党人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那些在背后捣鬼、专搞阴谋诡计的家伙不敢与他正面较量,却更加憎恨他,加紧对他的迫害。对此,方凌轩凭着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对“四人帮”无比愤恨,在十分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仍然继续着他的科研试验。没有实验室,他亲自去找,没有科研经费,他自筹资金。他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发誓要完成周总理交给他的这项艰巨而又光荣的科研任务,他为自己在风烛残年还能经受这样一场暴风雨而感到自豪。早在1942年,他就给周总理治过病。在那漫漫的长夜里,周总理给他讲述革命的道理,给他讲延安的故事,总理的话犹如一盏明灯使方凌轩的心豁然开朗,引导他走入革命的行列。今天,总理又打来电话,鼓励他们一定要把“03”新药研制成功,造福人民。总理的话给科研小组的试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支持和安慰,他们在方凌轩的带领下,顶住“四人帮”的干扰,顽强拚搏、克服常人预想不到的困难,一面斗争、一面搞科研,并以事实团结广大同志,打击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教育了新华医院的广大群众,使他们擦亮了眼睛,看清了斗争的实质。方凌轩公开怒斥女婿庄济生为谋私利、诬陷他人、破坏科学试验,甘作“四人帮”走狗的丑恶行径,并鼓励女儿与这个出卖灵魂的家伙彻底决裂。当“03”新药科研小组的斗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传来了敬爱的周总理不幸逝世的消息。全国人民陷入一片悲痛之中。

作品鉴赏 《丹心谱》反映的是1975年至1976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一批医务工作者遵照周总理的嘱托,研制防治冠心病的“03”新药过程中,与“四人帮”及其死党展开的殊死斗争。剧本高度歌颂了一片丹心为人民的周总理,赞美了为实现周总理的愿望,不惜一切代价,顽强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揭露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及其死党的滔天罪行。作者依据“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马克思主义创作原则,成功地塑造了方凌轩和丁文中等老一辈知识分子高风亮节的光辉形象。这些剧中主人公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的主导潮流。他们的忧伤与欢乐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思想感情,他们的行动体现了时代的鲜明特征。1975—197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欢乐与痛苦、迷惘与思索、希望与忧虑交织的时期,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作者把老中医、党的干部、记者、演员等作为戏中人物,通过他们的欢欣与苦闷反映人民的心声,以此来完成讴歌敬爱的周总理和他的人民,抨击“四人帮”的反革命罪恶这个重大主题。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没有落于形式化、概念化的俗套,而把着眼点放在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上。方凌轩和丁文中都是一代名医,他们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他们出身和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方凌轩自幼家境贫寒,因父亲被所谓“神药”的欺骗致死,也立志学医,以济穷人。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历尽磨难,因此,造就了他胸襟坦荡,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的坚强品格。他话语不多、性格深沉。丁文中出身于医生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他阅历颇深,对事物有明彻的洞察力,幽默风趣。嬉笑怒骂中,蕴含着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抨击。这两位老中医在党的教育下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他们为完成周总理交给的研制“03”新药的艰巨任务,夜以继日地工作,在最艰苦最寒冷的日子里,互相安慰、互相鼓励,和“四人帮”及其走狗作坚决的斗争,表现了老一代知识分子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剧本还刻画了吴丽芳这个生长在红旗下的文艺工作者。她出场不多,但从她的嘴里发出了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精神的青年舞蹈演员对“四人帮”压制民族舞蹈的罪恶的愤恨之情。作者还成功地塑造了庄济生这个“风派人物”,在他的身上,作者着眼于选取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第一幕中,在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市场供应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庄济生把须得走后门才能买到的活鱼和鲜姜轻而易举地奉献在岳母面前。这个细节从侧面反映了他八面玲珑,善于人际交往的本事。具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庄济生不惜背叛亲人、出卖灵魂,死心蹋地投靠“四人帮”,还要以英雄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最后落得个众叛亲离的可卑下场。剧本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取得了极大成功,戏中每个人的语言都与其性格、职业和经历相符。劳动人民出身的方凌轩,语言朴实,富于哲理。丁文中语言风趣、诙谐,不乏尖刻,李光身为党的好干部,说话的原则性较强却不失幽默。温柔善良的方静淑讲话总是先为别人着想、不愿自我表现。郑松年看似呆板却看问题十分准确,言出发人深省。庄济生讲话流畅自如,左右逢源。剧中,敬爱的周总理虽然没有正面出场,但是他那崇高的品德和精神始终鼓舞着剧中人,尤其方凌轩夫妇深夜与周总理通话那场戏,恰到好处地把敬爱的周总理的光辉形象伫立在每个观众面前。《丹心谱》于197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得极大成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