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作《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舒巷城,原名王深泉,原籍广东省惠阳县。1921年秋出生于香港,少年时居住筲箕湾、西湾河一带,并在那里读过几年小学,进过中区半山上的英文书院。舒巷城的学校生活仅此而已,因而他说“由于自知所学不足,便自修、学习,以迄于今。”使舒巷城走上文学道路,并卓有成就的,是他的生活。由于他的父亲是商人,开了家店子,为某某汽水厂在筲箕湾及附近一带的总代理,使他有机会见到“各种各样文呀武呀的人”,包括汽水顾客、出海捕鱼的与“艇家”的水上人。此外,还有熟悉的街坊、来自他方而在此定居或落脚的司机、拳师、说书人、街边摆档的落难才子,以及常替人家写招牌字的先生……正是这些人给他带来许多口头文学和写作泉源。他读英文小学期间就已投稿到上海的《儿童世界》,并获得刊登。抗战时期许多内地作家南下,内地一些报刊也转到香港出版,使香港文化事业出现繁荣景象,他开始以王烙的笔名在《立报》副刊《言林》、《申报》的《自由谈》上发表一些短篇小说和诗歌。1941年香港沦陷,他只身出走,颠沛于桂林、宜山、贵阳、昆明等地。抗战胜利后,又辗转于上海、南京、东北、天津、北平,直到1948年底才返回香港与家人团聚。由其时起,先后在商行、建筑公司、教育机构等任职,1977年秋曾应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中心”之邀,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四十多年来,舒巷城一直从事业余写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上山下》、《雾香港》、《曲巷恩仇》,长篇小说《再来的时候》、《太阳下山了》、《巴黎两岸》、《白兰花》,诗集《我的抒情诗》、《回声集》、《都市诗钞》等。
内容概要 1947年。香港。小林江特别喜欢听张七皮讲《水浒》,经常毫不吝啬地把仅有的一毫子投进张七皮的铁罐子里。回家后,再把从张七皮那儿听来的故事表演给弟弟小松听,他讲得之精彩又会再赚得弟弟的一毫子。林江和小松其实不是亲兄弟,甚至没有血缘的关系。林江是妈妈的前夫出于可怜抱养来的一个弃婴,他妈妈一直把这件事隐瞒在心里。她的前夫去世后,她就带着林江嫁给了林成富。林江的妈妈梁玉银过去经常提心吊胆,害怕林江的亲娘会把他要回去,自从有了小松后,这种担心似乎没有了,待小松长大上学后,林江也就辍了学。现在林江自由自在无人管束,他除了喜欢晚上听书,白天就喜欢躺在床上看书。一天,林江正在迷头迷脑地读同居的李荣宽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水浒传》,有人来租房间,林江不耐烦地把包租婆叫来,为此他被包租婆训了一顿,因而他就迁怒于这个新房客张先生,甚至不让小松与他亲近。过了些天,林江发现那姓张的一进房间就把门关上,直至黄昏才出来上街吃饭,一回来又把房门关得紧紧的,他觉得非常奇怪,后来听李荣宽说张先生是位作家,这更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林江妈妈的房间与张先生的相邻,只要站在妈妈那张旧式的梳妆台上,就能看见张先生的屋里。可不巧的是张先生发现了林江的窥视,不过张先生不但没有责怪他,还十分和蔼地同他说话,从此林江对张先生也就前嫌尽释了。更有一次,李荣宽把朋友的《水浒传》不慎在路上丢了,这使他十分为难。张先生知道后,慷慨地把自己的那套让林江转送给他,这就更增加了林江对张先生的好感,他们终于成为了好朋友。在张先生的引导下,林江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鲁迅、巴金、老舍的散文和小说。但这件事惹怒了林江的继父林成富,原来,林成富过去是家鞋店老板,鞋店倒闭后为一家工厂做工,可他一直不甘于此,梦想能在赌桌上东山再起,因为“书”与“输”同音,所以只要他一输就转怒于林江,甚至殃及张先生。这天是中秋节的晚上,林成富又把借到的钱输个精光,一脸丧气地回到家里,一见到林江在看书,就怒气冲冲地打了他个耳光,林江一气之下,跑了出来。夜已深了,林江漫无目的的流浪徘徊,不知到何处去栖身,他诅咒林成富早点死去,可一想到母亲和弟弟,又暗自嘀咕,他不能死。在街上,他碰到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他叫莫基仔,也是挨了打从家里跑出来的,不过他不是挨后爹,而是挨亲娘打的。因为他偷了别人的一块月饼,娘打了他,还逼他再送回去。林江亲自把莫基仔送回家,没想到遇见了他所崇拜的说书先生张七皮。原来,莫基仔偷的月饼是张七皮家的,张七皮知道这件事后,又亲自拿了两块月饼送来。这样,张七皮在林江心目中的形象更高大了,他想起自己曾经问过张先生,他喜欢写些什么,张先生说,他写一般小市民和穷人的生活,当时他还说穷人有什么可写的,应该写像《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现在看来,张先生是对的,一个不怕艰苦的穷苦人,他也是一个英雄好汉。林江忽生一念,要让张先生写写他们。莫基仔一家在张先生的帮助下,开了个汤圆档,一次,林江去吃汤圆,莫基仔还偷偷多给他添了几个。快过年了,林江跟着妈妈上街去办年货,又走过那个汤圆档,却不见了莫基仔,林江一问才知道莫基仔患了盲肠炎,因无钱开刀死了。林江难过极了,感到心里给重甸甸的什么压着。年初三的那天,林江跑到莫基仔家,把妈妈给的三块钱“利是”送给了莫基仔的弟弟妹妹们。张先生写好了林江让他写的那篇小说,林江捧着那本杂志慢慢地读着,心里在扑嗵扑嗵的跳,仿佛在读着一篇自己写的小说,小说里面那个讲古佬不是张七皮,但某些地方却又很像张七皮,他对他是那样熟识。读罢小说,林江高兴极了,他请张先生去喝两杯咖啡。张先生告诉林江,等将来某一天,他应自己去写张七皮和莫基仔的故事。一颗理想的种子在林江的心里生根了。这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林江的爸爸因输钱醉酒,在车轮下丧生,他那个要做老板的梦被现实彻底埋葬了。林江的妈妈觉得是告诉林江的身世的时候了,林江一下子长大了,他告诉妈妈,他不离开他们,以后他要拼命工作,拼命学习,将来做一个写小说的。太阳下山了,月亮从鲤鱼门海峡上升起。
作品鉴赏 舒巷城是一位知名的香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太阳下山了》即代表了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和风格。小说以四五十年代的香港为背景,书中所描写的鲤鱼门内的筲箕湾、西湾河另一角的泰南街、空旷的沙地,“少林广”的卖艺、说书,还有引人垂涎的大牌档,都是作者的童年给他留下美好回忆的景物。他通过孩子们的嘴深情地唱道:“鲤鱼门的太阳是全香港最大最美的太阳”、“鲤鱼门的月亮是全香港最大最美的月亮”,抒发了作者对生于斯,长于斯,使他一辈子受用不尽的故乡最深挚的感情。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描绘的是下层社会:说书人、赌徒、工人、贫民区的孩子等等,写的是人间的哀愁,如莫基仔饿得偷人月饼,最后因无钱医病而丧命;林江被人骂为“油瓶仔”,可实际上,他连油瓶仔都不如,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他的后爹林成富因生意失败,好赌成性,好饮成习,最终醉酒而死于车轮下。面对这样的人物和题材本来最直接的反应一般是沉痛、愤怒、控诉之类的激烈情感,但作者却从一个孩子的视角,从“永远发现新的东西,发现可爱的东西”这一孩子们的心灵出发,把悲苦和辛酸淹没在深挚温暖的人情之中,淹没在成长和希望的光明之中,在这里,孩子的视角与作者本人对童年和故土的回忆十分融洽地揉和到了一起,小说中孩子的眼睛正是作者笼罩全文的追怀的光晕。在乡土小说中,恋乡的深厚感情从来是与浓郁的地方色彩相映生辉的。牛腩粉档、艇仔粥档、咖啡红茶档……把这些专卖食品的大牌档稍加点染,一个熙攘、吵闹、繁忙的香港就会出现在人们眼前。还有张七皮开的讲古档,少林广的卖武档,专写书信、招牌字的街档,加上发霉的“白鸽笼”、“油漆未脱的番工衫共同构成了香港特有的景物。银宝、月饼、蜡烛、月光衣纸、纸扎的鱼灯,还有孩子们为强迫店东馈送给他们蜡烛而调皮地唱的自作的儿歌:“鲤鱼一动,事头要把蜡烛送,若然不送,罚你一世穷”,烘托出中秋节晚上拜月的热闹场面,形成了一组组的风情民俗的图画,使整部小说散发着地方化的乡土气息。这部小说给人又一深刻印象的是童真味,当然这与作者把十二三岁的林江作为主人公是分不开的。林江是善与希望的象征,他虽然是个孩子,也从不坐张七皮的破席,但他听完说书,仍“把袋里仅有的一毫子轻轻放进罐子里”。当他得知莫基仔去世后,就把过年得到的三块钱“利是”送给了莫基仔的弟弟和妹妹。而在母亲把他的身世告诉他后,他懂事地回答“我怎样也不会离开你和小松。……妈,只有你才是我真正的母亲!”林江的善是与他的童真结合在一起的。他和别人打架弄脏了衣服,害怕回家挨妈妈的骂,就把弟弟也卷入战争。还有他对张先生的记仇,以及后来耐不住好奇心,偷偷观察张先生,都反映了孩子特有的心理,因而,尽管作者把林江理想化仍不失童真的趣味。林江如饥似渴地读书,默默地观察成人的世界,在心中暗暗确定自己未来的位置,立下“拼命工作,拼命学写稿”的志向,他的早熟和成长预示着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未来。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眷恋与热爱使小说通篇洋溢着一种理想化的单纯的美感。《太阳下山了》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小说尽管写的是俗人俗事,但作者的描写文字很文雅,充满诗情画意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