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原文、赏析、鉴赏

《林语堂》原文、赏析、鉴赏

林语堂(1895~1976),原名和乐、玉堂,福建龙溪人。出身于基督教牧师家庭,191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转德国莱比锡大学研究语言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英文教授兼北京师范大学讲师,1924年参加语丝社。1926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厦门大学文科主任。1927年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秘书。1930年任中央研究院外语编辑。1931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2年后,陆续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提倡“闲适幽默”的小品文。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剪拂集》,杂文集《大荒集》、《自己的话》。1936年赴美国任教,并从事文学创作,在美法期间用英文写了《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唐人街之家》、《红牡丹》、《生活的艺术》、《朱门》等作品,在海外有广泛影响。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到台湾,1976年病逝于香港。

林语堂的散文以幽默见长,前期的散文有一些有较强烈的战斗性,后期转向追求闲适和表现性灵。他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是在海外享有盛名的中国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