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赏析、鉴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写于公元697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东征契丹,军中多次直谏,进献破敌计谋,不但不被采纳,反而由随军参谋降职为军曹。在武攸宜的错误战略指挥下,结果唐军连败。陈子昂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又称蓟丘)。幽州,战国时属燕国,燕昭王执政后,为振兴国家,抗御强大的齐国,筑黄金台,置金于台上,广招天下人才,乐毅等豪杰之士应招而来,昭王亲为推毂。国势日盛,乐毅麾师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陈子昂登幽州台,想到的就是古人的这个故事,再想到自身遭遇的种种打击,不禁悲从中来,慷慨悲吟,写下这首诗。
这首登临眺远之作,无一字写登临,也无一字写景色,而抒写心情和抱负。诗人独立苍茫,面对无垠的宇宙,想象历史的过客,古时明君待贤以礼,贤臣大展抱负,令人钦慕,往者已矣,已不得见;后世当有明君重用贤才,人生短促,难以等待。天地无穷,岁月如流,功业难就,使诗人感慨悲怆,难以自持。短短四句诗,俯仰古今,目极天地,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表抒了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胸怀大志而报国无门的悲愤、郁闷和无限孤独的情怀。《唐诗快》说此诗“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泣鬼”。诗中的情感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在艺术上,本诗也表现了陈子昂诗的语言刚健质朴,节奏流畅而抑扬,气势雄浑苍凉。体式基本是五言,后两句虽有六字,中间各有一个衬字(之、而),使节奏上多一个停顿,音节就富有变化。诗人不用五言诗通常所用的上二下三句式,而用上三下二的别扭句式(即一个单音节词起领),并且用的入声韵,都适合他内心的抑郁不平之气。过去选家把这首诗归入五言古诗。陈子昂既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即是五言诗,为了加强艺术效果,他也改换句式,并且加衬字,他写的是自由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