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学·刘禹锡·潇湘神》原文、赏析、鉴赏

《唐五代文学·刘禹锡·潇湘神》原文、赏析、鉴赏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2〕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3〕

〔1〕《潇湘神》词调,本是唐代潇湘一带民间祭祀湘妃的祭神曲,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一叠韵,起首三字例用叠韵。一名《潇湘曲》。《旧唐书·刘禹锡传》记刘禹锡贬居朗州(今湖南常德)期间,“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他依这一曲调填定了两首词,内容仍本题意。这里选的是第二首。第一首录如下以供参考:“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愁。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2〕斑竹枝:潇湘神,即湘妃。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今湖南九嶷山),其二妃娥皇、女英追至,望苍梧而泣,泪泣竹上,留下斑斑泪痕,旋投湘水而死,为湘水之神。斑竹枝三句,化用湘妃泣竹的传说。

〔3〕“楚客”二句:楚客,泛指沅湘逐客,即被放逐、贬谪的人,包括作者自己。瑶瑟,瑟的美称,意为瑟体用美玉制成。《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这里化用此意。二句说被谪逐来的楚客想听潇湘神鼓瑟吗,从潇湘的水面上夜深月明之时都会传来哀怨的瑟声。

这首词虽是依民间故事吟咏潇湘神,但其中已融进作者的情思,寄托他被远谪的无法向人诉说的悲怨。他依照民歌的曲调创作新辞,促进了文人制作词的发展。这首词在形式上近似七言绝句,只是稍加变化,但仍保留民歌的韵味;说它是民歌,它又具有语词的精心锤炼和经过艺术匠心精心凝炼的深邃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