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钱大昕·弈喻》原文、赏析、鉴赏

《清代文学·钱大昕·弈喻》原文、赏析、鉴赏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2〕。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3〕。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馀。 竟局数之〔4〕,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5〕,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6〕;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7〕,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 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 一著之失〔8〕,人皆见之;虽护前者〔9〕,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1〕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短文。钱大昕(公元1728~1804),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嘉定(今上海嘉定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以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 著有《潜研堂文集》等。

〔2〕数:屡次。

〔3〕逮:及。

〔4〕竟局:犹终局。

〔5〕赧(nan):因羞愧而脸红。

〔6〕訾(zi):诋毁。

〔7〕度(duo):推测,估计。

〔8〕著(zhao):“着”的本字。

〔9〕前:指前此之失。

本文以下棋作喻,生动地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个哲理,即观人之失易,见己之失难。作者认为,只有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才能比较公允地评介一切事物。如果不管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甚至彼此相嗤,就会永远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文章以小及大,寓意深刻。说理层次清晰,逻辑性很强。文章以感叹作结,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