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拍·七律》原文、赏析、鉴赏

《袁水拍·七律》原文、赏析、鉴赏

长 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赣、闽、鄂、粤、湘、黔、川、滇、康、甘、陕等十一省,击溃敌人多次围攻、堵截和尾追,战胜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首七律写于到达陕北之时,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颂歌,堪称为千古绝唱。

这首诗的内容是对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程的概括和提炼。“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万水千山,无数艰难险阻,英雄红军全不放在眼里,用“只等闲”三字突出了红军对艰难险阻的蔑视,这个起联为全诗定下革命英雄主义的基调。中间两联从长征历程中提炼出四处大的险阻:“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是绵延于鄂、湘、粤、桂四省边境的山脉,红军穿行其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上有敌机,而在红军看来,那起伏的崇山峻岭,就像是跳腾的细微的波浪。乌蒙是横亘于云贵两省之间的山脉,气势极为雄伟(磅礴),红军看来,也只像是滚动的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写红军过金沙江,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的一段,江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红军在云南禄劝县的绞车渡渡江时是1935年5月,所以说“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自古是天险,两岸高山峻岭,水势陡急,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于大渡河。桥长约30丈,用13根铁索组成,上铺木板。红军于1935年5月下旬到达时,桥板已被敌人拆掉,红军先头部队在敌人炮火中攀援铁索冲过去,打开通道。诗中提炼出这些典型战例,表现红军的英雄气概。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岷山,是绵延于川、青、甘、陕之间的山脉,在川、甘交界处有几十座山峰海拨4500米,终年积雪,称大雪山。1935年9月红军主力经过激烈战斗突破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进了平原。毛泽东曾形容部队越过岷山,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三军”有两种解释,一说是指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一说古时军队分左、中、右三军,以三军泛指全军。查长征史实,以后者解释为是。

诗人把威武雄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艺术的概括和提炼,浓缩为七言八句五十六字,歌颂了工农红军坚苦卓绝、蔑视困难、英勇奋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诗一气贯穿,轻快流畅,而又对仗工整,格律严紧,由领导长征的统帅歌咏长征,艺术上又达到卓越的成就,也前无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