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二月(节选)》原文、赏析、鉴赏

《柔石·二月(节选)》原文、赏析、鉴赏

柔 石





萧涧秋在雪上走,有如一只鹤在云中飞一样。他贪恋这时田野中的雪景,白色的绒花,装点了世界如带素的美女,他顾盼着,他跳跃着,他底内心竟有一种说不出的微妙的愉悦。这时他想到了宋人黄庭坚有一首咏雪的词。他轻轻念,后四句是这样的:

贫巷有人衣不纩

北窗惊我眼飞花。

高楼处处催沽酒,

谁念寒生泣《白华》!

一边,他很快地一息,就回到校内。

他向他自己底房门一手推进去,他满望在他自己底房内自由舒展一下,他似乎这两点钟为冰冷的空气所凝结了。不料陶岚却站在他底书架的面前,好像检查员一样地在翻阅他底书。她听到声音立刻将书盖拢,微笑地迎着。萧涧秋一时似乎不敢走进去。陶岚说:

“萧先生,恕我冒昧。我在你底房内,已经翻了一点多钟的书了。几乎你所有的书,都给我翻完了。”

他一边坐下床上,一边回答:

“好的,可惜我没有法律的书。你或者都不喜欢它们的呢?”

她怔了一怔,似乎听得不愿意,慢慢地答道:

“喜欢的,我以后还想读它几本。虽则,我恐怕不会懂它。”

这时萧涧秋却自供一般地说:

“我此刻到过姓李的妇人底家里了。”

“我已经知道。”

陶岚回答的非常奇怪;一息,补说:

“阿荣告诉我的。她们现在怎样呢?”

萧涧秋也慢慢地答,同时摩擦他底两手,低着头:

“可怜的很,孩子叫冷,米也没有。”

陶岚一时静默着,她似乎说不出话。于是萧又说道:

“我看她们底孩子是可爱的,所以我允许救济她们。”

她却没有等他说完,又说,简慢地:

“我已经知道。”

萧涧秋却稍稍奇怪地笑着问她:

“事情我还没有做,你怎样就知道呢?”

她也强笑地好像小孩一般地说:

“我知道的。否则你为什么到她们那里去?我们又为什么不去呢?天岂不是下大雪?哥哥他们都围在火炉的旁边喝酒,你为什么独自冒雪出去呢?”

这时他却睁大两眼,一瞬不瞬地看住她。可是他却看不出她底别的,只从她底脸上看出更美来了:柔白的脸孔,这时两颊起了红色,润腻的,光洁的。她低头,只动着两眼,她底眼毛很长,同时在她深黑的眼珠底四周衬的非常之美。萧仔细地觉察出——他底心胸也起伏起来。于是他站起,在房内走了一圈。陶岚说:

“我不知自己怎样,总将自己关在狭小的笼里。我不知道笼外还有怎样的世界,我恐怕这一世是飞不出去的了。”

“你为什么说这话呢?”

“是呀,我不必说。又为什么要说呢?”

“你不坐么?”

“好的,”她笑了一笑,“我还没有将为什么到你这里来的原意告诉你。我是来请你弹琴的。我今天一早就将琴底位置搬移好,叫两个用人收拾。又在琴底旁边安置好火炉。我是完全想到自己的。于是我来叫你,我和跑一样快地走来。可是你不在,阿荣说,你到西村去,我就知道你底意思了。现在,已经没有上半天了,你也愿意吃好中饭就到我家里来么?”

“愿意的,我一定来。”

“呵!”她简直叫起来,“我真快乐,我是什么要求都得到满足的。”

她又仔细地向萧涧秋看了一眼,于是说,她要去了。可是一边她还在房内站着不动,又似不愿去的样子。

白光晃耀的下午,雪已霁了!地上满是极大的绣球花。

萧涧秋腋下挟着几本泰西名家的歌曲集,走到陶岚底家里。陶岚早已在门口迎着他。他们走进了一间厢房,果然整洁,幽雅,所谓明窗净几。壁上挂着几幅半新旧的书画,桌上放着两三样古董。萧涧秋对于这些,是从来不留意的,于是一径坐在琴边。他谦逊了几句,一边又将两手放在火炉上温暖了一下,他就翻开一阕进行曲,弹了起来。他弹的是平常的,虽则陶岚说了一句“很好”,他也能听得出这是普通照例的称赞。于是他又弹了一首跳舞曲,这比较是艰难一些,可是他底手指并不怎样流畅。他弹到中段,戛然停止下来,向她笑了一笑。这样,他弹起歌来。他弹了数首浪漫主义的作家底歌,竟使陶岚听得沉醉了。她靠在钢琴边,用她全部的注意力放在音键底每个发音上,她听出婴记号与变记号的半音来。她两眼沉沉地视着壁上的一点,似乎不肯将半丝的音波忽略过去。这时,萧涧秋说:

“就是这样了。音乐对于我已经似久放出笼的小鸟对于旧主人一样,不再认得了。”

“请再弹一曲,”她追求地。

“我是不会作曲的,可是我曾谱过一首歌。现在奏一奏我自己的。你不能笑我,你必得首先允许。”

“好,”陶岚叫起来。

同时他向一本旧的每页脱开的音乐书上,拿出了两张图画纸。在这个上面,抄着萧涧秋自填的一首诗歌,题着“青春不再来”五字。他展开在琴面上,向陶岚看了一看,似乎先要了解她底感情底同感程度的深浅如何。而她这时是愁着双眉向他微笑着。他于是坐正身子,做出一种姿势,默默地想了一息,就用十指放在键上,弹着。一边轻轻地这样唱下去:

荒烟,白雾,

迷漫的早晨。

你投向何处去?

无路中的人呀!



洪蒙转在你底脚底,

无边引在你底前身,

但你终年只伴着一个孤影,

你应慢慢行呀慢慢行。



记得明媚灿烂的秋与春,

月色长绕着海浪在前行。

但白发却丛生到你底头顶,

落霞要映入你心坎之沁深。



只留古墓边的暮景,

只留白衣上底泪痕,

永远剪不断的愁闷!

一去不回来的青春。

青春呀青春,

你是过头云;

你是离枝花,

任风埋泥尘。

琴声是舒卷地一丝丝在室内飞舞,又冲荡而漏出到窗外,蜷伏在雪底凛冽的怀抱里;一时又回到陶岚底心坎内,于是她底心颤动了,这是冷酷的颤动,又是悲哀的颤动,她也愁闷了。她耳听出一个个字底美的妙音,又想尽了一个个字所含有的真的意义。她想不到萧涧秋是这样一个人,她要在他底心之深处感到惆怅而渺茫。当他底琴声悠长地停止以后,她没精打采地问他:

“什么时候做成这首歌的呢?”

“三年了,”他答。

“你为什么作这首歌的呢?”

“为了我在一个秋天的时分。”

她一看不看地继续说:

“不,春天还未到,现在还是二月呀!”

他将两手按在键盘上,呆呆地答:

“我自己是始终了解的:我是喜欢长阴的秋云里底飘落的黄叶的一个人。”

“你不要弹这种歌曲罢!”

她还是毫无心思地说出。萧涧秋却振一振精神,说:

“哈,我却无意地在你面前发表我底弱点了。不过这个弱点,我已经用我意志之力克服了,所以我近来没有一点诗歌里的思想与成分。感动了你么?这是我底错误,假如我在路上预想一想我对你应该弹些什么曲,适宜于你底快乐的,那我断不会拣选这一个。现在……”

他看陶岚还是没有心思听他底话,于是他将话收止住。一边,他底心也飘浮起来,似乎为她底情意所迷醉。一边,他翻起一首极艰深的歌曲,他两眼专注地看在乐谱上。

陶岚却想到极荒渺的人生底边际上去。她估量她自己所有的青春,这青春又不知是怎样的一种面具。一边,她又极力追求萧涧秋的过去到底是如何的创伤,对于她,又是怎样的配置。但这不是冥想所能构成的——眼前的事实,她可以触一触他底手,她可以按一按他底心罢?她不能沉她自身到一层极深的渊底里去观测她底自身,于是她只有将她自己看作极缥缈的空幻化——她有如一只蜉蝣,在大海上行走。

许久,他们没有交谈一句话。窗外也寂静如冰冻的,只有雪水一滴滴地从檐上落到地面,似和尚在夜半敲磬一般。

萧涧秋一边站起,恍恍忽忽地让琴给她:

“请你弹一曲罢。”

她睁大眼痴痴地:

“我?我?……唉!”

十分羞怯地推辞着。

萧涧秋重又坐在琴凳上,十分无聊赖似的,擦擦两手,似怕冷一样。

小说写于1929年。它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前后一段时间为背景,以主人公萧涧秋在芙蓉镇上的经历为线索,描写了他对文嫂的人道主义的帮助和他与陶岚的恋爱经过。萧涧秋由于厌倦了过于紧张、痛苦的现实生活,希望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抚慰一下自己枯萎的心灵。但是芙蓉镇并非世外桃源,他所看到的依然是苦难、庸俗和丑恶。与陶岚文嫂的感情纠葛又引起轩然大波,再次打破了生活的平静,使他不得不离开。作品通过他的这段生活,主要表现作家对黑暗现实感到的压抑和愤懑以及对知识分子生活道路的思索。

萧涧秋是受过“五四”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他有正义感,有同情心,对生活抱着认真的态度,但又经不起狂涛巨浪的冲击,不敢大胆地憎那应该憎的一切,也不敢大胆地爱他所爱的一切。他是个感情细腻、思想敏感,怀着孤独和软弱感的青年。正如鲁迅在《柔石作〈二月〉小引》中所说:“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终于连安住几年之处,也不可得。”这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决定了萧涧秋是无法获得内心平静的。作者通过萧涧秋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大革命前后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也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同人物的面影。

陶岚是一位要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她长期脱离时代,犹如关在笼中的小鸟。她有迫切了解世界的愿望,她曾经说过,如果有人给她三千元让她到国外跑上三年,就答应与他结婚。她爱萧涧秋的原因之一就是萧的阅历多见识广。当她没得到萧的爱情,则陷入了消极悲伤中。钱正兴是一个庸俗的,甚至是低级的知识分子形象。陶慕侃是位抱着教育救国幻想并处处碰壁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李君则是着意歌颂的革命青年的典型,这些不同形象正如鲁迅所说,让读者“由读时所生的诧异或同感,照见自己的姿态的罢?那实在是很有意义的”。

《二月》是显示柔石风格的代表作。它没有大开大阖惊险离奇的情节,但是作者却把这一平凡的故事写得波澜起伏,富有情致。作品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不追求事件纠葛和戏剧性,而是着力渲染人物情感的冲突,以清新细腻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心理。文嫂是一个温顺贤惠的寡妇,她的表情达意的方法,显得含蓄婉转,小说对她的形象塑造用的是质朴的抒情笔调和精微的心理刻画,较深地揭示了她的情感和性格。钱正兴是书中的次要人物,作品虽对他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这得益于作者出色的心理描写和简洁的白描手法。鲁迅称赞《二月》的“工妙的技术”即指人物刻画。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构成一体,江南如画的风光,也变成有灵性的东西,用自然景物来烘托人物的情感,缕缕的诗情,犹如涓涓细流,沁入读者的心田。

注释

① 《二月》:作于1929年。主人公萧涧秋在大革命前夕孑然一身到浙江芙蓉镇中学任教,幻想在这偏僻宁静的乡镇安住以抚慰苦闷的心灵。然而他一来到就被卷入矛盾纠葛中。他出于同情,接济了丈夫为革命牺牲的文嫂。校长陶慕侃的妹妹陶岚与他一见钟情,引起向陶岚求婚而遭到拒绝的富家子弟钱正兴等人的嫉妒和诽谤。不久,萧涧秋为解救文嫂母女,割舍对陶岚的爱情,决定娶文嫂为妻。但在世俗舆论压力下,文嫂自杀,萧涧秋终于愤然出走。全文二十四章,此处节选第四章。② 带素:穿素带孝。素,白色。③ 黄庭坚有一首咏雪的诗:指宋代黄庭坚(1045~1105)题名为《和王明之雪》的诗。④ 纩(kuang):棉絮。衣不纩,没有棉衣。①《白华》:《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诗已佚.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孝子的洁白的。“高楼处处催沽酒,谁念寒生泣《白华》”,意思是说住在高楼上的有钱人,到处都在催着买酒,有谁会顾念贫寒的孝子读着《白华》的诗篇,想到自己的父母连寒衣都没有着落而暗暗涕泣呢。② 一息:方言,即一会儿,没有多久。③ 姓李的妇人:指文嫂。④ 阿荣:学校的工友。① 用人:即佣人,仆人。①泰西:犹言极西。旧时用以称西洋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②婴记号与变记号的半音:是指表示调性和表示变化音程的符号。现在没有这种讲法。这一句的意思是形容陶岚听得很专心,连调性和临时变化的半音都能听出来。① 洪蒙:亦作鸿蒙。古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前是一团模糊的元气,这种自然的元气即称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