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童话《[日本]浜田广介·海岛的狐狸》鉴赏

外国童话《[日本]浜田广介·海岛的狐狸》鉴赏

[日本]浜田广介



在一个小小的海岛上,盛开着火红的山茶花。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一朵朵花儿开得很饱满。其中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蕾,而山茶花的叶子呈墨绿色,闪闪发亮。湛蓝色的海面,银帆点点,仿佛一动也不动。

在这小海岛的一个山坡上,有一座寺庙。从寺庙的套廊可以看到很美妙的景色: 蔚蓝色的天空,湛蓝色的海,悬崖上的松树,房屋的影子,牛和放牛娃……所有的景色都可以画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套廊的油漆油光发亮。一天,这里突然来了一个白色的东西。当然,这不是人,是一个像狗但又不是狗的动物,它有一条粗粗的尾巴。

是什么呢?你已经知道了吧,是一只狐狸。

狐狸住在寺庙后草木繁茂的高山里。狐狸见到人,并不惊慌失措,它能悄悄地躲起来。而人也看惯了它,谁也不追赶它。但是,村里有狗,狗见到狐狸,就要凶猛地、不停地吠叫,因此,狐狸格外小心。它总是悄悄地溜出来。

有一天,它悄悄地跑到套廊上来,在套廊上留下了点点的脚爪印。庙里的和尚见到脚印,说:“这家伙,今天又出来了。”和尚知道,狐狸是趁人不在时,用鼻子在地上嗅着,然后偷偷地把佛坛上的供品吃掉。

现在,白狐狸就是这样地用鼻子嗅着,来到佛坛前的。它见到佛坛上的碗里盛着三个大馒头。它饿极了,馋得厉害,吃了一个,又叼起一个吃进去。当它正要叼起最后的一个时,突然听到脚步声。它回过头,看到大门口进来一个人,狐狸立刻躲到柱子后面。

传来一个老人轻轻的说话声。

狐狸从柱子后边缩着脖子再向大门那边望去。它看到一位从未见过的老婆婆拄着拐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狐狸再仔细一看,老婆婆的眼睛紧闭着。

“怎么,怎么,原来是瞎老太婆呀!”

狐狸自言自语地说着,从柱子后面慢腾腾地走到大厅,嘴里叫唤着:

“吭,吭。”

“是和尚师父吗?”

“吭,吭——我不是师父呀!”狐狸叫着回答,可是老婆婆的两只耳朵都很聋。

“是吗?对不起。”

老婆婆说着,弯下腰,把拐杖放在第二道门的门框旁。拐杖当的一声,落到地板上。但老婆婆并没有拾起来,她手摸着地板,坐到庙门口,虔诚地行起礼来。狐狸也慌忙坐下来,点头哈腰地行起礼。老婆婆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一包东西,原来是布施的钱。

“和尚师父,我请您念经,这是一点儿小意思,请收下吧。”

“吭,喀吭,和尚今天不在。”狐狸答道。但是老婆婆一点儿也听不出来。

“是的,是老头子的忌日。”

“吭,喀吭,喀吭。”

“是的,谢谢。”

因为老婆婆答非所问,狐狸感到十分为难,它默不作声了。老婆婆好像注视着狐狸,但她的两只眼睛的确是瞎的。

“这样办吧,”白狐狸想道,“我来给她当和尚吧。这位老婆婆好不容易从什么地方来到这里,又瞎又聋,她误以为我是和尚,要我给她念经,要是和尚马上能回来还好,可是看来他晚上之前是不能回来的。他一出去,总是很晚很晚才回来的……”

狐狸站起来吭吭地叫了几声,咬住老婆婆的衣袖,把她带到佛坛前面。

但是当它走到佛坛前面时,却为难了。它没有念珠,没有法衣,什么也没有,怎么像念经的呢?

“到和尚的卧室去看看吧。”

狐狸跑到和尚的卧室。房门开着,进去一看,屏风上挂着和尚平日穿的法衣和袈裟。和尚今天是带着正式场合穿的紫色的法衣和金丝线织的袈裟下山的。

狐狸从屏风上取下法衣披在身上,又把袈裟拿在手里,但是到底怎样穿袈裟,狐狸不知道,因此感到为难。不过,它想,怎么穿都可以,于是,它也不知是从左边还是从右边,总之,把袈裟吊在胸前,走出了和尚的卧室。

它的外表多么滑稽,但是没有人笑它。因为那里只有老婆婆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等待着。狐狸觉得让老婆婆无谓地等了一段时间而感到内疚。它赶快坐到佛坛前面,眼睛望着前面,可是,它安不下心来,又站起来,绕着座位转了两三圈儿,随即拘谨地坐到位子上。但是它心情仍平静不下来。它总怕有谁瞧它,又看了看周围。在这微暗的寺庙里,只有它和坐在它后面的老婆婆。狐狸又从走廊望着外面: 那里一个人也没有,阳光明媚,只有篱笆旁的山茶花下三只公鸡正在沙地上玩耍。这样,狐狸放心了,它拿起钟槌,敲起钟和木鱼。随着钟声和木鱼声,狐狸哼起来:

“吭,吭吭,吭,吭……”

狐狸自己也觉得奇怪,认真想来,自己现在所干的事是开玩笑,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不管如何,现在得念一会儿什么;不然的话,就是愚弄老婆婆。于是,狐狸想装出念经的样子,但是因为是狐狸,不知道人的语言,怎么能念经呢?它只是边哼着边敲木鱼:

“吭吭,吭吭吭……”

在狐狸的叫声和木鱼声中,还混杂着钟声。狐狸念了一会儿,回头看了后边一眼。只见老婆婆不停地捻着串珠,一心地叩拜着,狐狸非常高兴,又喀吭喀吭地哼起来,可是它心里却想:

“再念一会儿就不念了,把那个馒头吃进去。”碗里还剩下一个馒头,狐狸死死地盯着馒头,敲着木鱼哼着。

佛坛正面站着一尊释迦牟尼的佛像,佛像笑眯眯的,好像在望着狐狸表演,但狐狸并不以为然。它放下钟槌,竖起尾巴从座位上站起来,法衣的下摆挂在座位上,像扇子一样张开,但是没有人笑它。老婆婆知道经念完了,用满是白发的头叩着榻榻米,向狐狸说道:

“谢谢您,和尚师父。”

老婆婆默默地站起来,她的袖子又被狐狸咬住,拉到大门口。老婆婆到大门口要穿高齿木屐时,狐狸又帮她穿上。随即狐狸又将掉在地上的拐杖拾起来交给老婆婆。

“谢谢您,和尚师父,实在打搅您了。”

“吭吭,喀吭。”

狐狸叫着和老婆婆告别。

白狐狸离开了大门,把法衣和袈裟挂到和尚卧室的屏风上,把老婆婆布施的钱袋就那样放在榻榻米上,然后回到佛坛前,叼了那个馒头走了。

寺院的套廊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事。火红的山茶花静静地开放着,墨绿色的叶子像涂上一层油似的闪闪发亮。湛蓝色的海面上,白帆点点,闪着银光。

(孟慧娅译)



童话的责任,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充满爱与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快乐地成长的孩子,自然学会爱的回赠。浜田广介就是这样一位童话大师,他的童话秉承了日本文学樱花般清新淡雅的文字风格,传达的却是浓得化不开的温情。《海岛的狐狸》就是这样一篇代表作。

在幽静美丽的海岛上,有一座寺庙,一只白狐狸逍遥自得地隐居在寺庙后的山林里。有一天,和尚出门了,狐狸悄悄地溜到庙里找点吃的。这时,来了个又瞎又聋的老婆婆,她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请和尚念经。

老婆婆错把只会吭吭叫的狐狸当成和尚了,狐狸为了不让老婆婆失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假扮和尚念经。开头完全是写实手法,童话的幻想点到此时才油然而生。

没想到第一次在人类世界“粉墨登场”,狐狸演出得如此到位。作者用非常细腻的行为与心理描写,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看到老婆婆虔诚地行礼,狐狸也慌忙坐下来,点头哈腰地行起礼。它跑到和尚的卧室里取来法衣和袈裟,也不知道怎么穿,只好把它吊在胸前。念经前狐狸心里挺紧张的,坐下又站起来,绕着座位转了两三圈,又从走廊望向外面,折腾了好一会,确定没人看它才放心地开始演戏。当看到老婆婆信以为真,不停地捻着念珠一心叩拜时,狐狸很开心,非常有成就感。念完经,狐狸咬住老婆婆的袖子送她到大门口,帮她穿鞋、拿手杖,还不忘把和尚的法衣挂回原处,把老婆婆布施的钱袋放好。最有趣的片段,是狐狸一边敲着木鱼吭吭吭地念经,一边对盘里还剩的一个馒头垂涎不已:“再念一会就不念了,把那个馒头吃进去。”一切安排妥当后,它叼了馒头就溜了。狐狸贪吃和游戏的天性让人忍俊不禁,也使童话显得格外真实。

这篇童话颠覆了常人思维定势中狐狸狡猾、贪婪的形象,这只狐狸完全就是个心地善良又聪明乖巧的孩子,对老人、对弱者,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孩子是弱势群体,是永远需要保护与关爱的对象。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同样具有爱与给予的能力,甚至在某种特定的时间场合,能发挥成年人都难以想象的作用!爱心与耐心永远是开启孩子心智的一把钥匙。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孩子潜藏的巨大能量,而且要努力激发、培植这种天性。同时,没有功利概念的孩子们,总是很自然就把助人与游戏的天性结合在一起,快快乐乐,不刻意,也不求回报,一切都那么和谐。

和谐在于童话的主题,也在于它的形式。如同拍电影一般,用声色光影托出那个世外桃源一般的海岛: 开头是个交代背景的广角大镜头,在温暖明媚的阳光下,山茶花是火红的,叶子是闪闪发亮的墨绿色,平静的海面是湛蓝的,白帆点点闪着银光。光线产生色彩,色彩产生气息,重现一系列生动的画面。所有的这一切使人产生一种特殊的情绪,让人觉得生活得轻松愉快。接下来镜头慢慢移到狐狸与老婆婆在庙中的特写。一帧帧分镜头温柔清晰地描述,细节活灵活现。故事结束时,狐狸和老婆婆都退场了,尾声又定格在童话开头的镜头里,庙里一片安静,只有火红的山茶花静静地开放,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就如潮水涨上来漫过礁石又退去。

大自然的美和人性的美水乳交融,不知是在如此纯美的自然中,人性得到了净化与升华,还是由于善良美好的人性的存在,使自然变得更美?作家没有告诉我们,结尾却如同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回味无穷。读《海岛的狐狸》这样的童话,仿佛在清晨的阳光下听莫扎特的心情,每一个音符都在不经意之中流动着生机与希望、温暖与友爱,让我们重新发现童年的感动与生命的启迪。

(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