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鲍勋》人物谋略形象特点

《鲍勋》人物谋略形象特点

●清操高节,守正不挠/持重待机

鲍勋字叔业,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鲍信之子。汉灵帝在位时(公元168年—189年),鲍信曾任骑都尉,统率皇帝的羽林骑兵。大将军何进为了剿灭宦官势力,派遣他回山东泰安一带募兵,鲍信募集了千余人,返回时,才到成皋,何进即已遭宦官势力的暗算身亡。当鲍信抵达京都时,董卓也正好率军到达。鲍信察知董卓今后必然作乱,劝说袁绍偷袭董卓,但袁绍不敢。于是鲍信引军返还泰安,结集徒众两万人,骑兵七百人,军需物资五千余辆。当得知曹操起兵的消息时,鲍信与其弟鲍韬率领全部军马响应。

鲍信刚毅沉静,颇具韬略。由于董卓之乱,豪强势力蜂起,而在众多的豪强中,又以袁绍最为强盛,天下英雄豪杰都纷纷投向袁绍,只有鲍信慧眼独具,认定曹操具有举世罕见的雄韬武略,能总揽英雄,拨乱反正,从而与曹操深相结纳。

此后,袁绍劫夺韩馥职位,占据冀州,鲍信分析形势,向曹操指明,袁绍虽为豪杰盟主,然弄权专利,必将出现混乱,实际上又是一个董卓。目前对付袁绍的力量还不够,一旦冒然从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灾难,最好的对策是割据黄河以南,以静待动,观其变化。曹操采纳了他的方略。后来,曹操任东郡太守时,表荐鲍信为济北相。

在同黄巾军的作战中,鲍信为掩护曹操突围而阵亡。鲍信以儒学治身,厚养将士,居无余财,所有这些,对其子鲍邵、鲍勋都很有影响。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曹操追记鲍信的功绩,表荐鲍邵为新都亭侯,征召鲍勋,让他担任丞相掾。从此,鲍勋踏上从政之路,得以施展其学识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