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柳毅,是唐人李朝威所著传奇小说《柳毅传》中的主人公。

柳毅是个儒生, “长于楚”、 “游学于秦”,而“应举下第”。显然,柳毅为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仍是儒家“学而优则仕”的传统道路。但是,由于科考下第,特别是在他去泾阳访友的途中遇见洞庭龙女,他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因为替龙女传书到洞庭,使洞庭君及其弟钱塘君得知龙女备受泾河夫家虐待的情况,救出龙女;洞庭君为报答柳毅,广赠珍宝,柳毅竟成为淮右首富;最终则因与龙女结为夫妇而超凡入仙。柳毅的传奇般遭遇,似乎又为当时的儒生描绘出一幅远胜于仕途功名的美好的人生画图。

从小说的描写看,导致柳毅上述行为和结局的决定因素,乃是他自身固有的品格。应举下第,似乎并没有给柳毅的精神上造成怎样的打击、挫伤,相反,他更关切的是洞庭龙女的命运。乍见一个女子在荒郊牧羊,柳毅感到十分惊诧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女子“乃殊色也,然而娥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这里通过柳毅的视觉而刻画的龙女外貌,实际上表达了柳毅内心对龙女的如下两个判断:第一,她必然遭遇不幸;第二,她企盼有人救援。因此,柳毅才主动上前询问,得以了解事情的真相。事实上,当他询问原因时,他已经准备承担某种义务了。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肯于帮助人,这是柳毅的基本品格之一。而尤应注意的是,书中多处强调了柳毅对龙女不幸的同情: “毅深为之戚”、“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伤美人兮雨泣花愁”,如此等等。一个是下第的书生,一个是落难的妇女, “同是天涯沦落人”,柳毅把更多的关切和同情给予了更为不幸的弱者。

柳毅得知龙女的痛苦不幸,激于义愤,他义无反顾地承担并完成了传书的使命。他对龙女说: “吾,义夫也。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这一段自白,生动地刻画了柳毅正义豪侠、热血刚肠、急人危难的性格。在这一点上,柳毅和钱塘君倒有某些类似之处,两人之所以能成为“知心友”,绝非偶然。

受人之托,成人之事。为实践自己的诺言,柳毅匆匆告别泾阳的友人,返回家乡,立即到洞庭湖畔,按照龙女告诉的方法,进入水府龙宫,得见洞庭君,转交了书信,终因钱塘君之力,使她得以摆脱苦难。始之以义,终之以信,为践一诺,不避水火,的确难能可贵。洞庭君作歌唱道:“荷真人兮信义长”,钱塘君当面赞扬柳毅“信义昭彰”,绝非虚言。柳毅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为龙女传书,纯为义举, “唯直是图,不遑避害”,绝无个人企图。小说通过钱塘君酒后逼婚遭到柳毅拒绝的描写,充分地揭示了这一点。钱塘君疾恶如仇,刚强勇猛,性如烈火,心直口快,行事果绝。他对柳毅又钦敬又感激。受人之恩,必有以报,他的报恩方式,就是把侄女许给柳毅(或许他已从龙女那里得到了某些暗示)。当他把这个意思当面向柳毅提出来后,柳毅“肃然而作”,“淡然而笑”,对钱塘君直言相抗,斥其无礼,不合正道,明言“岂仆之素望哉”,使钱塘君深为折服, “遂为知心友”。对此,小说还通过柳毅后来对龙女的一番谈话,进一步作了补充。柳毅说: “仆始见君于长泾之隅,枉抑惟悴,诚有不平之志。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馀无及也。……洎钱塘逼迫之际,唯理有不可直。”“夫始以义行为志,宁有杀其夫而纳其妻者邪?一不可也;善素以操真为之志尚,宁有屈于己而伏于心者乎?二不可也。”柳毅的拒婚,无疑使他的品格得到了更为光辉的展现。柳毅对洞庭君所赠珍宝并未拒绝,而且到家之后,立即“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百未发一,财已盈兆”,这说明他还没有迂到连珍宝财物也不爱的程度,而从他日后安做富翁来看,他已无意于仕途了。

不过,柳毅最终还是和龙女缔结了美满良缘。柳毅决不是无情者,他可以拒绝钱塘君的逼婚,但是当他临行之际,龙女向他拜别时, 他见龙女“有依然之容”,便“殊有叹恨之色”、 “心甚恨之”。柳毅的遗憾,说明他并非不爱龙女,只是因为受到“道义”的束缚,不得不“自约其心”罢了。所以,当龙女以“卢氏”的身分出现且“家于人间”时,束缚柳毅的东西已不复存在,柳毅欣然表示: “从此以往,永奉欢好,心无纤虑也。”柳毅对龙女的爱情,是建立在龙女对他的深情眷恋和大胆主动追求上面,龙女说他“无重色之心”、 “有感余之意”,可谓一语中的。两人的结合,是双方真挚爱情的必然结果。

小说结尾写柳毅夫妇离开人间,回居洞庭,柳毅也成为神仙。这种虚构的结局反映了人们要求超脱现实苦难的不切实际的愿望,比之有些作品把高科及第当作解决矛盾的出路来,似乎稍胜一筹。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柳毅既没有一般下第书生的颓废潦倒没落心理,又不像那些刻意追求仕途经济的封建士子,唯科举功名是求;他是个以自己内在的美好品格赢得了人生幸福而摆脱了世俗羁绊的人。柳毅这个形象具有新的时代色彩,他和龙女的结合,具有反封建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