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毛妹》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如果单从名字来看,你一定会认为“刘毛妹”是一个女兵。不,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他是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西线轶事》中塑造的“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形象。他幼年时,在户口本上登记的并不是这样一个女性十足的名字。“因为生得白净,头发卷卷的,又是那么文静,活活像个小姑娘,院里的人都喜欢喊他‘毛妹’,喊来喊去成了正式的名字了。”和同时代的青年人一样,刘毛妹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他出身于干部家庭,父亲因为在解放前搞过白区工作,又蹲过国民党的监狱,故而在十年浩劫中被作为叛徒揪斗;母亲为孩子计,与丈夫断绝关系,父亲又含冤自杀。社会的动乱,家庭的不幸,使刘毛妹失去了金色童年应有的温暖和幸福,过早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和人生的艰辛。他因不堪忍受别的孩子的侮辱,打过许多次架,为此鬓角上留下了一道伤疤,也养成了他倔强、勇敢的性格。后来他又到农村插队落户,直到父亲的问题平反昭雪后,才被批准入伍,成为一名步话机员。

动乱的时代、家庭的变故和艰难的生活道路使他对生活带有某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也有些放荡不羁的举动。在部队,他平时“很不讲军风纪,常常是解开两个纽扣,用军帽扇着风。抽的是五角一包以上的烟,一连串地吐着烟圈儿。无论说起什么事情,他都是那样冷漠,言语间带出一种半真半假的讥讽嘲弄的味道”。部队规定战士不准谈恋爱,他不但和青梅竹马的女朋友、电话兵陶坷约会,还企图亲吻她。即使在战争期间,他的一些举动也不易被别人理解。例如,上战场之前,别人都忙着订杀敌立功计划,写决心书,唯独他不写,却花了许多时间写家信;当主攻连要配备一个步话机员,别人都争着报名时,只有他不作声,在一旁卷着烟抽。

但是,刘毛妹毕竟和同时代的青年人一样,是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是老一代革命者影响下的新一代人。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安危的关键时刻,他就能挺身而出、勇敢拼搏,并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作家在真正理解刘毛妹这一代青年的基础上,以满腔热情,充分揭示出他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使这一人物形象放射出独特而炫目的光彩。在具体写法上,作家着重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通过对刘毛妹在生死考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英雄行为的生动描绘,来显示其崇高的精神境界。其二是通过刘毛妹写给母亲的一封长信,直接抒发其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两方面有机结合,交相辉映,既使他的英雄行为得到了合乎逻辑的解释,又使他的思想风貌和性格特征得到了较完整的体现。

我们看到,刘毛妹在小说中首次出场亮相,就以见义勇为的举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女电话兵小肖和路曼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企图利用木棉树把电话线高架跨过公路,所搭人梯又达不到高度,在这危急时刻,隐蔽在路边草棵里的刘毛妹, “跳起来扑向木棉树”,他弯下腰,“让小肖骑在他脖子上,他猛地挺身站立起来”。当两个女电话兵架好线,下了地,才看到子弹把这个战士的军服下摆穿了好几个洞,军用水壶的背带也被打断了,他也险些被打中。但“他没有作声,也没有躲闪,一直等她们把线架好了”,这使两个女电话兵十分钦佩。

然而,他们再次相见却是在烈士遗体转送处,两个女电话兵见到的已是刘毛妹烈士的遗体了。他的英雄事迹,是由一个小战士口述的。作为主攻连的步话机员,在激烈的战斗中,他始终紧跟指挥员,冲锋在前。当指挥员不幸牺牲,步话机也被打坏,指挥中断,有些战士要往后撤时,只见“步话机员虎势地上去,一脚把走在前头的一个踹倒了。他直直地瞪着他们,火光下看见,那两只眼睛好瘆人哪!”在战场上,刘毛妹平时那种散漫的作风和玩世不恭的态度都不见了,有的只是刚烈勇猛的男子汉气概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既不是干部,又不是党员的他, “跳到堑壕上面,大吼一声说: ‘大家不要慌,现在听我指挥!’”,在他机智、灵活的指挥下,连队终于攻占了三号高地。身负重伤的刘毛妹,在牺牲前“正了正军帽,把长头发掖进帽子里,又扣好了风纪扣。认真地整过了自己的军容以后,他闭上了眼睛……”陶坷在认真清洗过他的遗体后,发现他全身大小伤口四十四处,正好是他的年龄乘以二。

刘毛妹留下了一封给母亲的长信。他用朴实恳切的言词,阐述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前途和命运的深沉思考;抒发了自己谅解母亲、热爱母亲的一片真情;也表明了自己将“倒在同敌人厮杀的战场上”的决心。这实际上是一封报效祖国的决心书!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刘毛妹真挚、深厚的情感;也能够看到在他冷漠的外表下,尚有如此丰富、美好的心灵世界。

刘毛妹是一个有缺点的英雄。但是,这样的英雄比起那些满口豪言壮语,高大完美的英雄来说,不仅更具人情味,而且更实实在在,更可信可学、可亲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