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寒窑夫妻情笃》爱情文学赏析

这个爱情故事的男主角是吕蒙正。查诸史籍,吕蒙正,宋代人。其父吕龟图好内宠,将蒙正及其母刘氏逐出,生活极为困苦。(《宋史·本传》)龙门山利涉院僧人识其为贵人,延至寺中居住,九年之后秋试,一举状元及第,位至宰相。(叶梦得《避暑录话》下)另据《文献通考》载:“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取进士一百九人,状元吕蒙正。”由此看来,历史上的吕蒙正,的确经历过一段困顿生活,最终苦尽甘来。而传说故事中的吕蒙正虽然也苦尽甘来,但和历史上吕蒙正事迹多不相符,只是借历史人物吕蒙正之名,演绎曲折生动的杂剧传奇。

先看看王实甫所撰的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故事发生在北宋的洛阳,有一员外姓刘名仲实,家产百万贯,膝下只有一女,名唤月娥,不曾婚配。刘员外要为女儿寻一门亲事,恐怕不能全美,于是结起彩楼,让月娥楼上抛彩球,凭天匹配。彩球落在谁脚下,不问官员士庶,经商客旅,便招他为婿。此时,吕蒙正及其结义兄弟寇准同堂学业,学成满腹文章,却一贫如洗,住在洛阳城外破窑中。闻刘员外结彩楼择婿,想写一篇贺新婿的诗得些银两,于是来到彩楼之下。刘月娥由丫环梅香陪伴,登上彩楼,凝神下望,不由得思绪万千:

〔混江龙〕凭栏凝望,猛然间回首问梅香。(梅香云:你问我些甚么?正旦唱)见二人衣冠整齐,鞍马非常。能偿个守蓝桥饱醋生,料强如误桃源聪俊俏刘郎。挤眉弄眼,俐齿伶牙,攀高接贵,顺水推船,小则小偏和咱厮强。不尘俗模样,穿着些打眼目衣裳。(《元曲选外编》中华书局)

结彩楼择婿,自然有穿锦衣绣服的富家子弟前来应选。但他们并非是刘月娥中意的人。“能偿个守蓝桥饱醋生,料强如误桃源聪俊俏刘郎”,隐含两个爱情故事。“守蓝桥”,指的是“蓝桥相会”的故事:唐长庆中秀才裴航,佣巨舟泛于江汉,经同舟樊夫人指引,在蓝桥驿与云英相会。裴航经多方磨难,矢志不渝,终于与云英婚配,并一起得道成仙。(《唐宋传奇选》)“误桃源”,是指刘阮误入桃源的

故事:刘晨、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不得返。遇二女甚美,邀至其家,留住半年。刘、阮思归,还家后乡邑零落已十世矣。(《幽明录》)月娥称赞痴情的裴航胜过用情不专返还家乡的刘晨,表现了月娥的婚姻理想。而眼下这些穿着“打眼目衣裳”的富家子弟,就更难入月娥之目了。那么,刘月娥选婿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原来,她要的是“学剑书折桂郎,有一日开选场,半间儿书舍换作都堂,”“平地一声雷振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不道寒门生将相。”她厌恶富贵浮浪子弟,敬慕寒窗苦读、进取功名、有朝一日能攀蟾折桂的读书人。于是,她手持彩球祝愿道:

〔金盏儿〕绣球儿你寻一个心慈善性温良,有志气好文章,这一生事都在你这绣球儿上。夫妻相待贫和富有何妨,贫和富是我命福,好共歹在你斟量。休打着那无恩情轻薄子,你寻一个知敬重画眉郎。

这段唱词细腻地展现了刘月娥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择婿不仅要求“有志气好文章”,能攀宫折桂,同时还要夫妻恩爱“知敬重”,至于贫与富,倒无大乖碍。刘月娥的择婿标准显然与梅香不同,小梅香劝她挑选穿锦绣衣服的富家子弟,“不强如那等穷酸饿醋的人”,而刘月娥却有自己的主张。这就为以后随剧情发展,刘月娥受苦寒窑却矢志不移,作了有力的铺垫。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刘月娥将绣球抛在穷秀才吕蒙正脚下。可是,当冠准陪同吕蒙正去见岳丈时,刘员外见吕是一介寒士,翻悔前言,说:“孩儿也,放着官员人家财主的儿男不招,这吕蒙正在城南破瓦窑中居止,咱与他些钱钞,打发回去罢。”月娥坚决不肯,刘员外大发雷霆:“小贱人,我的言语不中听,你怎生自嫁吕蒙正。梅香,将她的衣服头面,都与我取下来,也无那奁房断送。她受不过苦呵,她必然来家也,则今日离了我的门者,着她去。”刘员外很能代表富家豪绅的某些本质,这就是唯钱财是图,因嫌贫受富悔了前言。而且绝情地将亲生女儿衣服头面取去,赶出家门。刘员外是构成戏剧冲突的主要人物之一,如果处理得好,对于继续展开戏剧情节,塑造人物性格,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只可惜,剧作者由于照顾我国戏剧中常见的大团圆结局,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又把刘员外的嫌贫爱富,写成有意设置艰难以激发吕蒙正上进。这就违背了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吕蒙正夫妇被赶出刘家后,刘月娥想到即将到来的困苦生活,心中很不平静:

〔尾声〕到晚来月射的破窑明,风刮的蒲帘响,便是俺花烛洞房。实丕丕家私财物广,虚飘飘罗锦千箱,守着才郎,恭俭温良,憔翠了菱花镜里妆,我也不恋鸳衾象床,绣帏罗帐,则住那破窑风月射漏星堂。

月娥是万贯家产的刘家的独生女儿,只要选一门当户对的夫家,自然可以安富尊荣。现在却要过极为贫寒的日子,怎会不引起思想波动?可她最终选择的仍然是:“月射的破窑明,风刮的蒲帘响,”“破窑风月射漏星堂,”且甘愿为“恭俭温良”的才郎而花容憔悴。

夫妇俩回到破窑后,迫于生计,吕蒙正经常去白马寺赶斋。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寺中长老听命于刘员外,先吃斋饭,后鸣钟。使得闻钟声而来的吕蒙正不仅没有赶上斋饭,而且当场受辱。刘月娥则在破窑倚门望夫归来:

〔滚绣球〕听的钟声响报信息,这斋食有次第,俺知他的情意,他待俺呵着甚回席。虽然是时下贫,有朝发愤日,那其间报答恩德,这其间不见回归。做下碗热羹汤等待贤夫冷,揣着个冻酸馅

未填还拙妇的饥,有甚希奇。夫妻寒窑苦度岁月,患难中相互敬重体贴,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吕蒙正赶斋,为的是“得的一份斋饭,与我浑家食用”。而刘月娥则在家中“做下碗热羹汤等待贤夫冷,”即使自己不得温饱,也毫无怨言。展现出一位有情有意知寒知暖的贤惠妇女的形象。刘月娥从盼望夫妻恩爱“知敬重”,到实际夫妻生活中确乎如此,她的形象在观众心目中愈加清晰起来了,而吕蒙正知书饱学,有志不获骋以及笃于夫妻情意的一介寒儒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展现。

刘月娥盼夫不归,而她的父母却来寒窑劝女儿回家享受荣华富贵。遭月娥坚决拒绝后,刘员外打破锅碗,绝折匙筋,扬长而去。吕蒙正回家后,在寇准的劝说下,一同进京应试。夫妻远别,自然免不了一番互相叮嘱。吕蒙正要月娥:“小姐,你守志者,我得了官时便回来也”。月娥则叮嘱丈夫早些儿回来,不必为她忧心:

〔尾声〕则这瓦窑中将一应人皆回避,你金榜无名誓不归,立一通贤达德正碑,扶起攀蟾折桂枝,带将你那金银还家来报答你那妻。你若提着一个瓦罐还家来我可也怨不的你。

这段唱词真实地反映了女主人公此时此刻的矛盾心境。自然,丈夫金榜题名,蟾宫折桂,是她的理想与心愿。然而,多年来患难与共的生活,又使她对丈夫一住情深。因此,即使丈夫名落孙山,“提着瓦罐”回家见她,她也绝不埋怨。显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已经滋生了一些新的东西。

吕蒙正进京赶考,一举状元及第。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但是,他没有马上去认妻,而是让媒婆谎告月娥,说自己已死,有一过路的客官叫她去递一杯酒,以考验月娥对自己是否忠贞不二。媒婆被月娥痛骂赶出,吕蒙正赶忙到寒窑认妻。刘月娥见一男子走进窑门,正想将其赶出,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于是夫妻相认。这一情节,有人认为是败笔,谓吕蒙正不该如此猜疑月娥。其实,这是剧作者为突出展现刘月娥的性格而有意设置的关目。如果说,以前的剧情主要表现月娥的守志,那么,这里则更突出了她的守节和笃情。

夫妻相认后,吕蒙正假说:“小姐,我如今落薄了,不曾得官。”月娥说:“便落薄何如”:

〔普天乐〕但得个身安乐还家重完聚,问甚么官不官便待怎的。遇不遇有个比喻,有一个张良也曾弃印,有一个陶潜罢职,有一个范蠡归湖。

应该说,刘月娥的思想与抛彩球择婿时已经有了发展变化。那时的刘月娥想的是:“学剑攻书折桂郎,有一日开选场,半间儿书舍换作都堂。想韩信偷瓜手扭作了元戒将,傅说那筑墙板番作了头厅相。想当初王鼎臣,姜吕望,那鼎臣将柴担子横在肩头上,太公八十岁遇着文王。”总之一句话,就是希望丈夫能平步青云。而如今只要丈夫能“身安乐还家重完聚”,也就心满意足了。从剧情描写看,刘月娥思想的发展变化是真实可信的。抛球择婿时已经有“寻一个知敬重画眉郎”的想法,和丈夫寒窑苦度岁月,自然培养起了深厚的夫妻感情,再发展到重感情轻官位就是极自然的事了。这也是作者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结果。

刘月娥上床歇息时,发现了吕蒙正腰间所藏的金印,吕蒙正方将真情相告。夫妻自然高兴非常。以后,月娥夫妻二人到白马寺进香,刘员外也赶到寺中相认。吕蒙正与刘月娥想起过去的种种苦处,不肯相认。恰值已当上宰相的寇准来白马寺进香。寇准告诉刘月娥夫妻,刘员外过去的种种所为,都是为激励吕蒙正上进,实际上连寇准和吕蒙正进京应试的盘费,也是刘员外暗中赠送的。于是父女翁婿相认,合家团圆。

纵观《破窑记》所演的一介寒儒为富家女子所钟情,历尽磨难,最后苦尽甘来、平步青云的故事,所宣扬的无非是读书仕进,金榜题名的思想。但是,由于此剧是旦本戏,突出的是女主人公刘月娥的形象,她反对父亲嫌贫爱富,不怕贫寒,对丈夫忠贞不二,患难与共,又比较多地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这正是这本杂剧的思想意义所在,也是人们喜爱它的原因。

王实甫为善写情者,一曲《西厢》冠绝千古。《西厢》语言旖旎优美,文秀隽永。应该说,《破窑记》没能达到如此境界,但也做到了当行、本色,洗炼流畅。笔者认为: 《西厢》为王作中精品,有人以《破窑记》各方面成就不如《西厢》,便认为其非王作,也嫌证据不足。

生动曲折的爱情故事总能赢得人们的喜爱。吕蒙正、刘月娥的故事在元、明一直流传。明代又有作者佚名的传奇《破窑记》。传奇比杂剧体制规模大得多,因而《破窑记》传奇在遵循杂剧剧情发展的基础上,又演绎出许多情节。如夫妻被逐后,有第六出《暂投旅社》、第七出《店起奸心》、第八出《旅邸被盗》。吕蒙正进京应试,又有第十七出《神明显圣》、第十八出《虎近窑门》、第十九出《梅香劝归》以及二十七出《游观破窑》等。这些情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起到一定的作用。此外,《破窑记》传奇中的人物,也与杂剧有所不同:传奇中取消了寇准的形象,代之以净、丑、末扮演的众书生;杂剧中的刘员外,在传奇中变成了当朝宰相刘懋。刘懋将月娥夫妇逐出家门,且不许亲戚邻里救济他们,完全出于嫌贫爱富,不像杂剧所写,是为激励吕蒙正上进而为之,这样,刘懋的形象就比较真实可信了。女主人公刘月娥的性格,不如元杂剧中的同名人丰富,夫妻情笃的方面减弱,更多的是盼夫攀宫折桂,早取富贵荣华。请看月娥送丈夫进京应试时的一段唱词:

〔七贤过关〕掩上柴扉,轻移莲步,莲步轻移,远送儿夫竟往长安去。宝镜鸾俦暂别离,待奴家折柳赠君行,折却一枝,河畔须当赠与我夫君,阳关送别言难尽。略表离情一片心,略表奴芹意。君今此去求名利,须念糟糠刘氏妻,十里红楼休迷恋,谨记十载困书闱,百结旧鹑衣。奴只愿我夫此去扳仙桂,十年身到凤凰池,千钟粟,荣华贵。(《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这一曲送别也写得有情有意,但核心是劝夫取富贵荣华。第二十四出《宫花报捷》中写月娥盼夫归来的唱词中,这种思想表现得更明显:

〔二妃傍妆台〕那一日送别我夫君,志气轩昂往帝京。夫道求名若拾芥,我言富贵好磨人。思量一会转忧冲。(云)天下读书的广有,做秀才的广多,不似我儿夫被诗书误了半世,此去功名成就,万望天地神明保佑。(唱)夜闻哀雁惊魂梦,朝望征鸿少信音,一炷心香频祷告,愿夫黄榜占魁名,无言可道,谩自叩苍穹。(云)他那日起程,我说夫不须叮咛嘱咐,惟在功名二字,他回言道得我(唱)明朝鏖战文场内,他日沾恩上九重,不用再三亲嘱咐,管叫此去化鱼龙。寻常谩道登天易,愁肠百结意沉吟。掩上柴门恨怎禁,去路远行千里路,薄情总是一般情。(云)儿夫去后,奴家终朝顒望相似甚的?奴一似大旱之望云霓也。(唱)妾身毕竟望霓虹,正是不闻喜鹊频频噪,惟有娇莺哈哈(当作恰恰)啼,终朝顒望云边雁,那得英雄报捷飞。忽听得流莺嘲啭花枝舞,怎不见捷寄尘飞柳陌风。(云)夫,你倘或不中之时,(唱)你若是龙门空返鏖战罔功,何颜再转破窑中。

刘月娥渴望摆脱贫穷困苦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像这样功名利禄之心完全压倒夫妻之情,甚至认为丈夫如不得功名,就不应回来见她,就大不近人情了。文学作品主要人物的思想倾向,往往体现出整个作品的思想倾向,明传奇《破窑记》的思想格调,比杂剧要逊色多了。这恐怕与明代封建伦理观念的增强不无关系。

从杂剧到传奇,剧本案牍文学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传奇《破窑记》中有多处大段抒情写景的描写,情景交融,对烘托环境气氛,塑造人物形象起了一定的作用。如第九出《破窑居止》

〔夜行船〕(生)一别京畿离故里,看看破窑来至。(旦)风凛霜寒,乡村岑寂,一路悄无人迹。……[啄木儿](旦)垂杨渐觉添憔悴,见败叶飘坠。好伤悲,泪暗垂,又听得孤鸿嘹唳。

这两段唱词很切合人物身份。特别是刘月娥,以千金小姐,乍来荒效野外,自然倍感荒凉,凄楚不已。李九我评道:“以一千(金)之女,下嫁寒儒,遭此颠沛困逆,恉何以堪,固宜其见此凄境而悲且戚也。”(《李九我批评破窑记》眉批)又如第十八出《虎近窑门》写刘月娥孤守寒窑。

〔一枝花〕(旦)鳞鸿无信音,村落人孤冷,空负黄昏后。寻思起,多少离情,难捱良宵永。漏未能安寝,只待更残,最苦依依只影。半轮残月松梢上,四顾萧条恼乱人;懊恨子规枝上叫,声声断肠不堪闻。

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良辰美景,正是情人相会之时;而如今荒村寒窑,夜静更深,残月松影,自己孤苦伶仃。那杜鹃声声啼鸣,更加重了离别之苦。色调灰暗,气氛悲凉,有力地烘托出女主人公凄苦思念之情。明传奇《破窑记》对于吕、刘爱情故事的传播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文学成就也应充分肯定。

明代以后,特别是近、现代,以吕、刘为原型的爱情故事,愈为人们喜闻乐见,渐渐发展成为传统的戏曲节目。川剧、越剧、河北梆子都有描写吕、刘爱情的《彩楼记》剧目。这些剧目都保留了《破窑记》的基本情节,又都作了适当的改动以强调和突出某些方面的思想。如河北梆子《彩楼记》中有一折戏叫《吕蒙正坐窑》,以喜剧形式演吕蒙正和刘英环(即杂剧中的刘月娥)婚后的小误会。突出刻划了吕蒙正的寒酸、迂阔、耿介以及刘英环坚强、爽朗,对丈夫体贴入微的性格。川剧《彩楼记》改编时参考了昆曲《泼粥》和古本《破窑记》,故事说曾在宋朝作过宰相的刘懋的女儿刘翠屏(刘月娥改为翠屏),在彩楼上抛球择婿。翠屏看不上那些王孙公子,竟将彩球抛给了穷书生吕蒙正。不想刘懋强迫退亲,翠屏不肯,于是被逐出相府,夫妻二人在寒窑度日。一日,吕蒙正到木兰寺赶斋扑空,回家后发现雪地有脚印,顿起疑心,大闹一场。后经翠屏说明是刘母派人送米,夫妻和好如初。最后,得朋友胡连璧资助,吕蒙正秋试高中。夫妻同到木兰寺与刘母见面。而刘懋闻讯,派人来接月娥夫妻回相府,遭到拒绝。诚然,川剧改编要考虑川剧演出的舞台艺术,但其歌颂吕刘爱情,鞭挞刘懋嫌贫爱富的思想倾向,比杂剧和传奇都要突出。这表明改编后的剧目,渗透了更多的人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