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莹《黑户》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安莹

报告文学。作者张茂龙。原载《报告文学》1988年第8期。“黑户”是一户没有户口的人家,尽管他们一直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男主人公张洪兵,是一位出身孤苦无依的石匠,在与带有身孕、不堪兄嫂欺压而外逃的寡妇刘小英结婚后,就失去了户口。家乡已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他们找到了一座荒弃了的破庙,一住就是二十几年。不得已,他们以拣破烂为生。在漫长的年月里,他们在大路上、荒地里,甚至在垃圾箱里拣到过一个个被遗弃的婴儿,这些有的是私生子,有的是将夭的病儿,有的是父母了解到他们心肠好,特意悄悄送来寻一条活路的出身不好的“狗崽子”或超生的孩子。夫妇俩将这些像破烂一样被扔掉的孩子拣回破庙里。这些“黑孩子”最大的有八个月,最小的只有几天。夫妻俩究竟拣了多少个这样的男男女女,他们也算不清楚,粗略估计约有三十多个吧。他们尽力地挽救这些无辜的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这些孩子。刘小英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既然这些小生命叫我们遇上拣回,养不胖就瘦点,养不白就黑点,养不大就小点,总是一团血肉啊!孩子们在这个家中得到夫妻俩的疼爱,相互间建立了血肉感情,稍稍长大到七、八岁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肯跟领养的人走。只有一个月大就拣了回来的小美仙,从小瘦弱多病,几次差点丧命,夫妻俩为她花费了不知多少心血。待她十岁时,有对老夫妇想把她领走,而她跪在地上哭求只愿留在这个一无所有的破家里。如今她已出落成漂亮的大姑娘了,也一起分担着这个家的重担。美仙可以一人看护六个婴儿,做饭,在雨天里赤脚下田摸泥鳅换钱贴补生活费用,运气好时收入还不少呢!这些情如同胞的“黑孩子”在痛苦中也尝到了欢乐。然而,“黑户”生活在这个世上,一直忍受着歧视甚至侮辱,夫妻俩在多年的生活中养成了卑恭和坚忍。孩子们的心灵遭到了损伤,常无端被怀疑为手脚不干净的小偷。自他俩1963年结婚后,一直向当地政府申报户口,可是在“文革”初期无人管理,“文革”中后期,他们却又交代不清“黑孩子”的出身成份。到了1980年,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多了一个户口又哪来多一份田地分给他们呢?二十多年来,由于没有户口,红卫兵差点砸了破庙,而他们则被怀疑是“阶级敌人”。因为没有户口,他们没有田地,没有法律保障,没有做人的起码权利。“破烂夫妻”只能将眼泪咽进肚子,死心塌地拣破烂,再也不提户口之事了。令他们终身难忘的,是在他们揭不开锅、七个婴儿嗷嗷待哺时,得到了乡村里一些好心人的相助。刘小英的亲生女儿也与一位复员军人组成了温暖的家。现在,年逾花甲的老两口已积劳成疾,健康状况极差,一旦他们真的离去,那些无辜的血肉精灵,现今还只有八岁和九个月的孩子们,又将依靠谁而生存?人们期望世上不再有“黑户”。作品真切感人,发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