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生渝
长篇小说。作者李准。全书分上、下集。上集,北京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下集,北京出版社1985年1月出版。作品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小说以1938年日寇入侵中原,国民党军队溃退南逃之前,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以水代兵”,淹没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四十四个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十多年间经历的深重灾难、坎坷命运以及顽强斗争生活,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小说细腻描述了黄河岸边赤杨岗七户农民家庭在这场大灾难、大迁徙中的命运,展现了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浩繁壮阔的历史画卷。1938年夏收在即,为遏制日寇西进,又可淹没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政府不惜以千百万人民的安危为代价,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制造了这场空前浩劫。肆虐的黄河吞噬了千万人的家园,百万人的生命。赤杨岗,这个存在二百余年,如今人口稠密的村子,一夜之间遭到黄水铺天盖地的洗劫。李麦,这个在生活道路上经过“九蒸九晒”艰辛曲折的农家妇女和博学多才的乡村知识分子徐秋斋一起动员、组织村民迅速疏散到沙岗上。她指挥儿子海天亮和蓝五、春义等人一遍又一遍接出长青大婶全家,背出无依无靠的申奶奶。黄水一夜咆哮、上涨,四野一片汪洋,房屋、财物、土地、庄稼一下全部失去。幸免于难的灾民在沙岗上期待黄水退去,新四军抗日支队及时通报:黄河水三两年退不了,要赶紧离开。为抢在伏汛到来之前,赤杨岗七户农家相帮着摽筏背井离乡西去。经过一个多月颠簸,他们到达地处黄河东岸的寻母口。这里是黄泛区通往洛阳大道的渡口,已成为日本鬼子占领区。寻母口虽是工商口岸,然而难民如蚁,李麦上街仔细观察民情,为几位农妇揽来拆洗被子的活计,解救了乡亲燃眉之急。天亮依靠从梁恩老汉那里学来的撑船技术在船上找到了活路,王跑赶着自己的小黑毛驴拉脚挣钱,其余男人也在码头上找到工作。徐秋斋年老体弱,稍有迂腐,宁可摆摊测字也不愿卖洗脸水。在赤杨岗他曾用鸡血镇住地主海骡子,为李麦出主意,迫使海福元履行为李父买棺材的诺言。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徐秋斋与农民有着天然的息息相关的联系与亲情,成为与贫苦灾民同舟共济并受到敬重的长者。天亮的未婚妻梁晴背盐来寻母口找寻李麦母子,盐行掌柜谎称遇盗骗取了几名妇女的盐。徐秋斋洞察盐行的丑恶行径,义正词严大闹盐行,为她们夺回被偷的盐。王跑赶脚的驴被汉奸褚元海骗去,徐秋斋略施计谋为他找回驴钱。九尽春来,寻母口天天涌进大批难民,饥饿象旋风似地袭击着这个渡口。兵痞、汉奸、地方官吏及日本鬼子肆虐,胁迫灾民,强行招工。难民们衣食无着,李麦、天亮、长松、蓝五、春义在新四军干部的支持下,制定了拦劫汉奸粮船分给灾民的行动方案。夜幕笼罩的葫芦湾,新四军掩护难民迅速截下七船粮食,分粮后又将他们送到黄河西岸。李麦、天亮巧妙引开报信的伪军,与梁晴再度失散。海天亮毅然参军,加入抗日求生存的队伍。赤杨岗的各户在洛阳离散。旧称“九朝都会”的洛阳,战乱中又成为战略要地。这个地处抗日前线的城市,变成走私商品的转运站,贪污舞弊的交易所,也是黄泛区难民云集的“饥饿走廊”。海长松和老清婶两家因儿女多,无力西行,在城北邙山脚下的破窑洞里安家。他们靠捡菜叶、吃舍饭度日。长松老汉一生爱惜牲口,勤劳憨厚,本想以土地为本,大水冲走他的土地梦。两个十来岁的男孩找到推黄包车上坡挣几个小钱的零活,长松在四圈的指点下拉起了黄包车。然而终因生活所迫,穷愁潦倒的长松老汉不得不出卖亲生女儿。老清婶带着两个女儿摆摊卖水、卖饭,结识了老艺人徐韵秋,大女儿爱爱跟着她学唱河南坠子,日子逐渐安稳。老清叔在黄河决堤前被村保长派差车去了外地,骡子被累死,经历千难万险才找到洛阳的妻女。他一生眷念土地,逃荒在外仍以种地为本,庄稼人视卖唱为伤风败俗,不满女儿继续从艺,愤而离家去龙门南伊川县地主家扛长工,后被伪善的地主周青臣榨干血汗,他怀着乡愁,饿死异乡。爱爱唱曲红遍洛阳,受到各种纠缠,被权贵们视为玩物,受到各种冷眼,为维护自身的清白,受尽了凌辱。私有观念较重,爱占便宜的王跑一家被火车拉到洛阳东的白马寺,得到寺庙老和尚的照应,为寺庙种菜,日子倒也好过。不曾想挖到一块蔡邕“石经”,本想由此发财,反遭国民党官员诬陷而下狱,险被屈死。陈柱子与春义两家在铜川落脚开设饭铺。蓝五在赤杨岗时孤身一人,以吹锁呐为业,早年因锁呐吹得出神入化,得到地主家儿媳雪梅的爱情。雪梅嫁与傻子丈夫如陷图圄。蓝五与雪梅私奔途中被捉,蓝五下狱,雪梅也失去消息。蓝五逃难来到西安,巧遇雪梅。雪梅虽为他人妇,仍念念不忘蓝五旧情,频频与蓝五会面。然而他们的恋情被雪梅丈夫发觉后,雪梅被害死于咸阳古道的沣河边。蓝五悲痛欲绝,自尽于古树上。徐秋斋与乡亲黄河岸边失散,带着李麦的女儿嫦娥和养女梁晴一路艰辛来到古城西安。两个女孩拣煤核、缝穷,徐秋斋摆摊算卦,替人写信,勉强度日。他悉心照料两个孤女。嫦娥被招工去了宝鸡,梁晴进了打包厂。他对梁晴进行“夫妻情”、“良心”的一番开导,无疑是把“中国人民的道德火把,交到一个十八岁女孩子的手里”。几年过去。1943年7月,新四军一个团从山东来到黄泛区,这里还是一片死寂。王跑一家早已跑回故土练就一套捉鱼绝技;李麦自天亮参军后留在黄泛区与新四军的病弱同志在茫茫无际的水涝子里坚持斗争。新四军在黄泛区与日本鬼子及汉奸展开殊死斗争,李麦参予活动,担任侦察,为拔掉鬼子据点出力。1945年春天,李麦出发去洛阳寻找女儿及梁晴,巧遇四圈。四圈原是破落子弟,无业游民,过去多得李麦照应。他巴结权贵,奴颜婢膝,令人侧目,可是在穷乡亲遇到急难时,他也能挺身相救,表现出一定的侠义心肠。在四圈带领下,李麦看望了长松、海青各家。五月他到西安见到了徐秋斋、梁晴、春义。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李麦与乡亲们开荒、种地、捕鱼,重建家园并与国民党反动派继续进行斗争。小说再现了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浓缩了战乱中逃难农民的流徙生涯和艰苦奋斗的生活历程,塑造了李麦、徐秋斋、蓝五、长松等纯朴、率真,富有历史深度的艺术典型。作者在《开头的话》中说:“这本书的名字叫《黄河东流去》,但她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生命力量。”作者在作品中致力于对民族历史的开掘和把握,深入对民族心理的探求,对民族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细致解剖。在总体布局上,作者借鉴了《水浒传》的链条式结构,分章刻画重点人物,有的章节又让众多人物一齐出场,以照顾到故事的连贯演进。全书是复杂多彩的社会生活总体,而某些章节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章节之间,悬念迭生;人物刻画多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生动朴素,有浓郁生活气息,体现出民族化大众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