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文《逍遥之乐》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谢锡文

短篇小说。作者陶正。发表于《北京文学》1983年第4期。作品描绘了一位陕北老汉生活富足后的精神“逍遥”。老汉忙了多半辈子,庄里人说起他来就是一个字儿:残—争强斗狠,不肯吃亏让人;干活不惜身子,喘口气都怕耽误工夫。可现在他却款款地歇着,晃晃地闲串。地里的活,儿子媳妇包了;家里的事,婆姨忙着。老婆有功,养猪、喂兔还养蚕,他再也不像从前似的对她动辄打骂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也越来越逍遥。不是引上小孙子,前庄后庄地串,就是抱着儿子买的话匣子,往庄子中央的碾盘上一坐,听戏,也听过往行人的议论:看这老汉多松心,多消闲。这种话他从前听着逆耳,如今却听得舒心。这会儿,他又逛到热热闹闹的集上来。他原本不爱红火,因为那些年头,一红火起来大半不是好事。可这二年,众人不常聚齐,干活都各走各的,他又觉得有点冷清。于是逛到集上便专找最红火的去处。他一路逛着还一路想着他那只狐狸。从前老汉常靠打狐狸换几个油盐钱,如今是闲来无事寻点乐。半月前,他在山上发现了狐狸的脚印,炸子放了十几个却没炸着,反而炸了大贵的那只癞狗,被这个无赖讹去二十块钱。老汉算计着过了腊月二十三就不再下炸子儿了,让那狐狸也安安生生过个年。可巧,灶王爷上天,炸子就响了。可是狐狸呢?大概让哪个不懂狩猎规矩的人拿去了,老汉没在意。也巧,他在集上正碰上大贵在卖一张狐狸皮,老汉一眼认出那是自己炸的狐狸。他凑了过去,大贵惊呆了,他可不是不懂规矩的外路人。老汉并不动怒,他心平气和地搭着价,十二块钱买下了自个打的狐狸。十二块,他图个吉利。小说采用意识流手法,生动地展示了变革时期老农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结构上有意设置一条打狐狸的情节辅线。用主人公对狐狸的态度的变迁,来补充、衬托他对人态度的变迁。作品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