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孙宜君
傈傈族民间叙事长诗。流传于云南西北部贡山、福贡、碧江、维西、中甸、云龙等地傈傈族地区。徐琳、木玉璋、曾茂搜集和整理。最初发表于《民间文学》1955年第12期;1956年7月作家出版社出版《逃婚调》单行本;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傈傈族长诗《逃婚调·重逢调·生产调》,其中收了这部作品。解放前,傈傈族基本上实行包办买卖婚姻制度,因此“逃婚”在傈傈族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气。《逃婚调》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长诗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彼此相爱,但由于父母包办,给他们各自另择了配偶,生活一直很痛苦。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旧友重逢,互诉心事,并相约双双逃到远方去。他俩跨过怒江,翻过高黎贡山,到密猛、腊戍,又从腊戍转回到腾冲、保山……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于大理,过上了富裕生活。几年后,他们带着一对小儿女,置办了礼物,愉快地返回故乡与父母团聚。长诗歌颂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表达了他们对包办婚姻制度不妥协的斗争精神。诗中生动细致地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失恋和再次相逢时的复杂的感情,语言质朴,近似口语,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首长诗大都在节日和聚会时,男女分成两组,轮番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