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牛运清
长篇小说。作者浩然。分三卷。第一卷,作家出版社1964年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出版;第二、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6年出版;全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再版。作品以1957年我国夏季形势为背景,以阶级斗争理论作指导,描写麦收前后发生在北京郊区东山坞农业社的生活故事。第一卷,写麦收前夕,丰收在望,围绕“土地分红”和闹粮问题展开的阶级斗争。农业社党支部书记兼社主任萧长春为维护贫下农利益,在制定预分方案时反对“土地分红”,因犯错误被撤职的前任支书兼主任马之悦却与其分庭抗礼,煽风点火,鼓动马大炮、弯弯绕等中农闹“土地分红”。萧长春通过说服教育,刚刚把这事平息,村里又盛传“乡里要来人翻粮食”的谣言。一些受骗群众把存粮偷偷卖给奸商,却又声称断粮,给农业社施加压力。此事被揭穿,马之悦被迫作检查。萧长春险胜一局。第二卷,风云突变,地主马小辫欲借“大鸣大放”之机图谋变天。他以马之悦为后台,暗中与农业社捣乱。马之悦企图利用拖延分粮时间的办法再次煽动农民闹粮,并且在萧长春与团支书焦淑红的爱情问题上做文章,败坏萧长春的名声。但又机关算尽,自食其果,受到党内严厉批评。第三卷,把东山坞党内外阶级斗争推向高潮。一场暴风雨过后,马小辫持刀诱杀了萧长春的儿子小石头,惊动了全村父老乡亲。萧长春强抑失子之痛,动员群众赶紧抢救被淋湿的麦子。马小辫被韩百仲扣押审查,却又让支持马之悦的乡长李世丹给放了。马之悦有恃无恐,挑动弯弯绕等人到仓库抢粮,被焦淑红制止。萧长春与李世丹展开面对面斗争,乡党委书记王国忠旗帜鲜明地支持萧长春。在群众高涨的革命情绪鼓舞下,韩百安大胆揭发了马小辫的杀人罪行。于是,阶级敌人马之悦、马小辫被依法逮捕,弯弯绕等受到批判。麦收工作胜利结束。浩然长期在京郊农村深入生活,对那里的风土、人物,历史变迁比较熟悉。因而他在《艳阳天》里所塑造的一些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丰满,像东山坞党支部书记萧长春,饲养员马老四,团支部书记焦淑红;阶级异己分子马之悦;富裕中农“弯弯绕”和“马大炮”,一个“足智多谋”,躲在背后摇羽毛扇,一个见利忘义、赤膊上阵,给读者留下极深印象。小说把众多人物、矛盾纠葛、一系列事件,压缩在一个农业社的麦收过程中,这是小说时空结构的特点。另外,小说的语言,乃以京东方言为基础,加工提炼,做到口语化、个性化。无庸置疑,小说亦体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在关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描写上,有公式化、概念化和夸大、臆造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