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尹昌龙
短篇小说。作者何立伟。发表于《人民文学》1984年第10期。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叙述了一对少年在沙滩上玩耍的过程和感觉。七月的河滩上,空空荡荡的,显得寂寞和苍凉。天空中没云,又没风,只有嘶嘶的蝉鸣。远远地,两个少年从河滩上走过来。一个白皙,一个黝黑。他们走累了,便坐下来歇憩。河堤上开遍了或红或黄的野花。白皙的少年是在城里长大的,在外婆的臂弯里度过了浪漫的童年。忽然一天,外婆离开他回到乡下。现在他利用假日来看外婆。黝黑的少年是他乡下的伙伴。今天外婆给了他们一人一只大竹篮,让他们到河边上去玩。他们开心地扯霸马草,采马齿苋,然后用弹弓朝河心射石子。白皙的少年夸耀自己学过的知识,可又忘了黑黝的少年是他乡下生活的老师。他们开始比赛着划水,黑黝的少年比白皙的少年要自在得多,他们玩得真快活。他们发现在绿生生的水边,有两只雪白、雪白的水鸟。它们恩恩爱爱的交喙,相互摩擦着长长的颈子,两个少年被这美丽的景象征服了。他们静静地伏在草里头觑着,生怕动一动会破坏了这画面。可这时,村里的锣声响了,下午开斗争会。锣声惊飞了水鸟,它们从水里滑起来,飞走了。通篇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情节。作者刻意表达的似乎是美的感受、美的心境和美的自然,充满了诗情画意。小说很善于写感觉,如,形容笑声:“清脆如葡萄”;形容野花:“一盏盏如歌的灿烂”,等等。这种感觉的制造与作者对通感的运用有关。作者善于把动和静、声和貌在感觉中加以沟通。小说结尾写水鸟惊飞:“从那绿汪汪的水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作者在色彩的反差里,写色彩的滑动,细致而生动。小说的结尾富有象征意味,作者以自然景物的美、少年心灵的美、自然的宁静、少年的纯真来对比社会的动乱。鸟被惊飞了,暗示动乱年代美的被破坏。小说的语言富有感觉性,充满了美和诗意,对形象和画面的声色描绘准确、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