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鲁侠《战斗在滹沱河上》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周鲁侠

长篇小说。作者李英儒。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这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草稿完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但在转战过程中失落,解放后作家又重新写作。出版后电台曾全文播讲,个别章节,如《地下战斗》,于1955年被选入《文学初步读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沿河村的血迹》1956年由通俗读物出版社印成单行本。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滹沱河两岸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斗争故事。1942年5月,日寇对冀中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五一”大扫荡。敌人所到之处,烧、杀、掳、掠,老百姓四处奔逃。沿河村地主张老东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与吴二爷、赵三庆等人串通起来,成立了维持会,沿河村人民在村长王金山、农会主任赵成儿、民兵队长赵胖墩、干部郭二青等人的组织下,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反扫荡斗争。为了保存力量,寻找敌人的弱点,宋副团长带领大部队撤退了。二青担任部队的向导,撤退途中与敌人相遇,展开一场激战,给大扫荡以后骄傲自大的敌人以沉重打击。为了警惕敌人的报复,赵成儿决定利用这一胜利的机会,发动群众挖洞,建立斗争堡垒。敌人很快进行疯狂的报复。由于胖墩的麻痹,洞没有挖好,干部田大车负伤,不少群众被杀害。汉奸赵三庆逃跑了。他带领日寇返回沿河村搜捕共产党、村干部和民兵。在危急关头,赵成儿挺身而出,怒斥汉奸,掩护了其他同志,最后壮烈牺牲。赵成儿牺牲的第三天晚上,田大车、王金山、胖墩等人又被敌人包围,他们被迫转入地道里。然而地道又被敌人发现,情况万分危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地道隔离成两部分,二青一人在外面掩护,其他同志退回,另一部分隐蔽起来。敌人撤退了,二青也被抢救过来。地主张老东与汉奸赵三庆暗中勾结,被二青在河中活捉。刘政委率领部队回来了,同群众一道坚持斗争,恢复扩大根据地。沿河村民兵与部队紧密配合,在仙人桥附近打了个大胜仗。部队当天宿营在仙人桥,县区召集群众大会。县领导宣布了张老东和他亲属的罪恶,当场将张老东处以死刑。为了庆祝胜利,沿河村掀起了参军的热潮。小说十分注意在激烈、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由于“这本书里的材料,多半是作者亲身的经历……人物和故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照真人真事写成的”(李英儒),因此,小说“写得很感人”(康濯)。